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2010-02-17310007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黄佳怡季思菊
310007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黄佳怡 季思菊
航空生理训练(以下简称航训)是飞行人员在疗养期间的一项常规训练,是通过模拟高空中种种复杂的环境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来锻炼提高飞行人员驾驭装备能力的训练。主要项目有加压供氧、低氧体验、空间定向障碍、抗荷训练。它是提高飞行人员综合素质,保证飞行安全,增强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升飞行人员战斗力的核心技术。它对飞行人员正确应对高空飞行中突发环境恶化问题,确保飞行安全意义重大。但是,在多年的航训中,我们发现,由于受施训者、训练对象双方主、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航训工作效能的发挥,现就这一问题分析如下。
1 参训对象影响航训效果的原因分析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在影响训练效果的诸多因素中,由飞行部队或飞行人员自身因素导致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的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
1.1 飞行人员航空医学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根据高性能战斗机加速度特点及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0.5%的飞行人员能完全答对问卷。分析原因,飞行人员经过预校、航校的学习后,再系统学习的机会很少,部分人不重视理论学习,尤其不重视航空生理学知识的积累,认为航空生理卫生与飞行关系不大,对日益增多的新战机的飞行特点及相关航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1.2 飞行人员对航空生理训练认识较低 个别飞行人员认为航训是一种负担,过分夸大缺氧训练和空间定向训练中的不适感,尤其是年龄稍大的飞行人员,有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存在,认为飞行与训练是脱节的,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找各种借口推脱,不能很好地配合训练。
1.3 带队领导和航医不够重视 带队领导与航医对航训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大部分带队领导能积极配合训练计划的实施,但对训练的标准掌握不够,部分领导甚至要求训练适可而止。而航医作为直接对飞行人员实施卫勤保障的医师,对疗养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特别是新航医对所保障的飞行人员以往进行训练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全。疗养前安排训练计划不周全;部分航医组织训练的力度小,对第二日准备训练的人员缺乏有效管理和讲解注意事项。
1.4 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不良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等等,疗养期间飞行人员的身心较为放松,常外出聚会、饮酒;早晨不按时起床,耽误进餐;空腹进行训练或拒绝训练等等问题,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尤其是缺氧体验和飞行错觉体验训练这两个项目,复训率和不合格率增加,影响疗养进程。
2 疗区自身建设及施训者的因素影响航训质量的原因分析
2.1 疗区硬软件方面存在不足 疗区虽然在2008年投资400余万元从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购置了颈肌训练、仪表定向、抗荷抗缺氧等航空生理训练专项设备,但是在硬件方面仍旧存在着部分设备不完整,零部件损坏时不能及时更换,维修保养仪器技术掌握不完全等问题。操作因素据调查了解,在软件方面,航训专业医护队伍力量也较薄弱,在精简整编中技术骨干流失较多,缺编情况普遍存在,学历不高,职称不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素质不高,陆续补进的工作人员缺乏正规专业教育或培训,缺乏专业知识的灌输,很多都是机械化操作。对于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航训时,由于训练项目多,人员缺少,更换频繁,专业技术难以保持。上述的诸多因素皆影响训练业务的开展和航训质量。
2.2 医疗、护疗关系不够融洽 因为部分飞行人员对航训存在着抵触情绪等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飞行人员不来做航训或者在航训过程中不积极主动配合训练,导致在航训中与飞行人员沟通容易产生隔阂和矛盾,甚至发生争吵。
3 改进对策
3.1 做好训前准备,加强组织协调 领导重视,认真研究改进办法,把航训工作作为疗养院业务的重点之一来抓[1]。依照院下发的疗养单位计划,根据飞行人员入院时间,全科人员提前落实训前工作安排。飞行人员入院后,科主任、协调护士参加由院机关召开的带队干部、随队航医健康状况介绍会,了解部队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飞行训练情况,向带队干部和随队航医发放航训摸底调查表。树立带队干部与航医的责任心。了解每一位飞行人员历年航训记录,把握航训适应证、禁忌证,根据记录做好航训计划表,并分送给相关科室及随队航医。做好训练仪器设备的检查调试及急救消毒物品、各类表格的准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改善飞行人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当晚睡眠充足,勿用兴奋、镇静药物;禁止空腹训练,从而确保航训质量。
3.2 加强飞行人员教育,明确航训意义 训练前,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教学,利用上大课结合PPT的形式给参训飞行人员讲清航训的目的、意义。播放录像与讲解穿插进行,讲解航空生理卫生基本知识、方法、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结合飞行特点,讲清低气压、缺氧、加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抗荷动作要领及对抗机制;飞行错觉发生的机制、诱发因素及对抗策略。多讲解一些军事航空医学中的前沿知识,使其多了解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提高对航训的兴趣。讲课时语言通俗易懂,比喻形象贴切,让飞行人员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航训知识。
3.3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加强航训时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各种观点、思想、情感,取得彼此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3]。飞行人员入院后,由于对新环境陌生,对疗养院的要求不熟悉,常造成交往沟通障碍或顺从性降低[4]。运用礼貌用语,营造文明谦和的训练范围;运用专业语言,营造严格规范的训练氛围;运用温馨语言,营造自然和谐的训练氛围;运用形体语言,营造亲切信任的训练氛围。与飞行人员接触时,保持精神饱满、着装整洁、面带微笑、落落大方,始终给人以亲切感;当飞行人员进入训练状态时,医护人员通过目光、表情、手势等与飞行人员保持沟通,及时传递安慰、鼓励、肯定的信息,消除训练紧张情绪。出现异常时,沉着镇定,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4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保证训练质量。装备高性能战斗机是新形势下部队提高战斗力的必然趋势,如何提高飞行人员抗荷能力、空间定向能力、飞行耐力,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是航空生理训练担负的重要工作。因此,作为专业训练人员之一的护士,要加强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教案》的学习,及时了解新装备的飞行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平时注重航空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操作要领,牢固树立为飞行人员服务的思想[5]。平时注重对训练仪器设备性能、使用方法、保养知识的学习。了解专用设备仪器常见故障的识别方法,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随时都处于待训状态,确保训练的连续有效,提高训练质量。准确把握训练强度,疗养院及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航训科室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改善航训设备器械,增强航训工作科技含量。航训科医护人员应立足现有条件,强化岗位练兵,深刻理解战斗机飞行人员的训练要求,熟练掌握航训操作规程。掌握急救预案,密切观察受训者的身心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确保飞行人员的健康安全。
[1]王红.航空生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航空军医,2003,31(4):169.
[2]吴谷香.做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49-50.
[3]颜霞,张素,孟春英,等.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学杂志,1998,6(6):366-367.
[4]黄怀钧,王凤霞,主编.临床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9.
[5]王红,罗新民,胡永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疗养期间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