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高职生成长成才应确立的“八个观念”

2010-02-17丁文勤

职教论坛 2010年35期
关键词:成才生命高职

□丁文勤

论当代高职生成长成才应确立的“八个观念”

□丁文勤

为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智育和体育,国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帮助高职学生确立珍重生命、崇尚健康、正确恋爱、共处共赢、终身学习、创新创造、放眼世界、就业创业等观念,不仅可以弥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而且可以指导高职学生实现自己的成长成才目标。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观念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智育和体育,国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999年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4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7年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观念的确立和形成,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极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弥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而且可以指导高职学生实现自己的成长成才目标,所以有必要帮助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念。

一、珍重生命——成长的基础

生命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石。在对待生命这一问题上目前大学生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漠视生命。据《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年第12期报道,我国大学生自杀率介于9-24人/10万/年之间,明显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二是浪费时间。生命是由时间组成,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不少高职学生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他们有的成为高职院校“九三”社团的资深会员,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黑白颠倒,晚上当白天,白天当晚上,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什么都没有,有的是时间”。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职学生就必须珍重生命。一是要热爱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5·12汶川大地震再一次让高职学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再一次让高职学生感受到倍加热爱生命的意义。高职院校可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关注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命。二是要善待生命。同样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抢救者和幸存者们不断挑战着人类生命的极限,他们是善待生命的杰出代表。面对有限的大学时光,高职学生没有理由不善加利用;同样,高职学生要学会不自寻烦恼,折磨生命,要学会奖励自己,而不是无谓地惩罚自己,这不仅对处理出现的问题无补,而且最大的受害者却是你自己,所以要及时犒劳自己,给生命放假。三是要珍惜生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就是由时间构成的。”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要教育学生养成惜时如金的习惯,时间是高职学生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时间利用的不同。有些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中开展“人生最后时刻——假如只有24时小时可以利用”活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二、崇尚健康——成长的追求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访大学生认为自身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仅有33.78%大学生认为自身处于健康的状态[1]。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估算: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高职学生应该是健康的代名词,应该是最健康的群体,但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是高职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锻炼意识,个别高职院校学生的早锻炼活动已名存实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某些高职院校的少数高年级的男生宿舍存在“三多”(烟蒂多、酒瓶多、脏鞋多)现象已不是新闻,由于疏于管理,少数学生通宵达旦地上网而出现严重睡眠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崇尚健康的观念,一是认识健康的意义。健康是高职学生必备的素质,是高职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它是高职学生每天的依靠和一生的资本。如果高职学生没有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再好,科学文化素质再高,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毛泽东主席当年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身体好”是放在第一位的。二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坚持适度锻炼,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等资源,积极参加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积极实践者;其次是保证充足睡眠,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不透支睡眠,只有休息好,才能身体好,才能学习好;最后是整理环境,参与“文明宿舍”、“文明教室”创建活动,坚决防止“生活在垃圾中自己也变成垃圾”,以优美的环境来提升高职学生形象。

三、正确恋爱——成长的经历

据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谈过或正在谈恋爱的学生比例为56.4%,大学生恋爱大有成为大学生活必修课之势;最新调查还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在恋爱一年间曾发生心理暴力,近三分之一发生肢体暴力[2],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能稳妥地处理恋爱问题而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伤害事故的比例也已居高不下,大学生正确恋爱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所以,要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为今后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做好准备。一是教育学生理解爱情含义。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3]。它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索取,强烈的排他性和使双方产生共同生活的愿望是爱情两个鲜明的特点,它不同于异性之间的友谊。高职院校要强化对恋爱学生的恋爱为爱教育。二是教育学生遵守恋爱道德规范。首先要慎重恋爱,高职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恋爱过程中的攀比心理和不负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当然,社会要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看待高职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出现的一些差错。其次要举止文明,爱情是圣洁的,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不能受到玷污,高职学生切莫把校园当公园,以实际行动响应“做文明高职学生,先从恋爱方式做起”的倡议。最后要分清主次。人生不能没有爱情,但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在人生交响乐中,事业才是永恒的主旋律,高职学生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用优良的学业培植绚丽的爱情,爱情之树才会根深叶茂,才能茁壮成长。三是教育学生理智对待失恋。恋爱是一次心灵激烈碰撞的过程,既然此次碰撞没有产生火花,那一定有很多原因,高职学生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自己是全面发展的高职学生,爱情一定会来垂青,切不可失恋后情绪和行为失当,从而造成后果失控。

四、共处共赢——成长的艺术

共处是共同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4]。这里的共处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共处、与环境共处、与社会共处。高职学生与他人共处即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的四大压力之一这个实际情况看,高职学生在与他人共处时遇到了困难,尽管高校的人际关系并不复杂,高职学生需要处理的主要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高职学生与环境共处是高职学生无法选择的现实,在与环境共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职学生浪费资源以及由于过度消费、追求时尚等而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人具有社会属性,高职学生也不例外,在高职学生与社会共处上,主要是个别高职学生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适应性不强,离“准社会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高职学生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共处相对容易,但要与它们共赢则较难,共赢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它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谋略和智慧。一是关爱他人,赢在态度。人际关系的伟大原则就是思念对方的心情[5]。这种思念是一种关怀,是一种期盼老师或同学能够幸福、快乐,而且是发自肺腑的,这种思念是与“以自我为中心”格格不入的,一旦有了这种思念对方的心情,必定会金诚所至,金石为开。二是关心环境,赢在细节。环境是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地球村所有村民生存的物理空间和人文空间,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悉心呵护。其实需要高职学生所做的有时是举手之劳,如垃圾入箱和随手关灯等,有时是细微小事,如空调开至适当温度、洗脸时半开水龙头、吃饭时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如果高职学生坚持做到了,环境的呻吟声将会为欢呼声所代替。三是关注社会,赢在行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高职学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适应能力不会从天下掉下来,只有深入社会,高职学生才能在接触社会中成长,在了解社会中成熟,在奉献社会中成才。当然,这种深入社会要以所学专业为基础,并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五、终身学习——成才的手段

由于受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部分在校高职学生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社会需要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什么专业容易就业他们就学什么,什么专业将来收入高他们就学什么,没有长远学习计划和工作目标,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想法和短视的行为。当今世界,知识和信息更新和增长快速空前,据权威人士估计,在将来实际工作中能用到的知识仅占在大学教育所学到知识的三分之一,那种在知识学习上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高职学生要养成终身求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是打牢终身学习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最为关键。在校高职学生要利用大学教育难得的几年时间,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曾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高职学生一旦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他们将受益无穷,并将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当然,这里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的掌握,即所谓的学会学习,因为方法所带来的变化有时是革命性的。三是用行动引领终身学习潮流。高职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行为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高职学生理应走在践行终身学习的前列,养成一种同步学习的概念,一边学习,一边成长,让“知识不够用”和“能力恐慌”不再成为高职学生未来的感慨,并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六、创新创造——成才的关键

创新创造的前提是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但不少高职学生学习求知欲不强,学习上仍满足于“四记学习法”,即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同时,不少高职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存在两种现象,即“课堂沉默现象”和“课后拷贝现象”,他们在课堂上与教师没有任何交流,听懂了保持沉默,没有理解还是保持沉默;他们在课后学会了拷贝一切的方法,上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是拷贝的,甚至他们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拷贝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高职学生,而高职学生存在的种种现象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要求相去甚远。要引导高职学生,一是立志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纪初的实践已表明,21世纪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也不单单是一般人才的竞争,而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要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就是高职学生,所以高职学生要以振兴国家为己任,主动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做创新成才的先锋。二是学会创造,培养创造能力。从创造学者研究的结果来看,每个阶段都能产生创造的奇迹,每个场合都是创造的源头,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正所谓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实施课堂创造教育、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七、放眼世界——成才的要求

放眼世界就是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和地理空间,以世界维度的开放视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6]。不少高职学生与这样的要求不相吻合,他们只关心什么专业赚钱最快,而不关注未来世界需要什么,不少高职学生有井底之蛙之嫌,他们只关注自己所在学校在中国高职院校中的排名,而对自己在全国高职学生中的排名视而不见,李开复在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七封信中指出,我们正身处一个“平坦的世界”——在21世纪里,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需要的最优秀的人才都应该具备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7],所以高职学生要从三个方面放眼世界,一是了解世界。它是服务世界的前提,高职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各国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法律和风俗等基本国情,另一方面要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变化和趋势中把握发展规律,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积累知识与经验。二是正视现实。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来看,我们与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是明显的,这是客观事实,高职学生不仅要承认它而且要正视它,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存在的差距,确立奋斗目标,立志成长成才。三是迎接挑战。青年行则国家行,青年能则世界能。高职学生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高职学生的聪明才智,并有所作为,增加我们在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最终促进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八、就业创业——成才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近年来媒体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外,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包括:一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不能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二是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对就业岗位过度选择,三是少数毕业生过惯了等靠要的生活,即使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仍不愿或害怕就业,这是人为就业困难,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怎样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除了国家要制定优惠的就业政策、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外,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是根本途径。一是要积极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学生只有实现就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完善;同时,也才能实现在工作岗位上为他人服务的目的,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要立志创业。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也被称为自我谋职,1998年10月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了一个主要的观点:“培养首创精神和学会创业,应当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立业,高校毕业生不仅越来越少地被称之为求职者,相反他们将更成为创业者。”创业是一项技术,它有规律可循,高职学生要接受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实践,增强创业能力,熟悉创业实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同时,创业又是艰辛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学生要解放思想,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执着追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魄力,在磨练中把自己培养成为为他人创造饭碗的人。

[1]大学生,你运动吗?[EB/OL].解放日报电子版,2007-06-26.

[2]1/3大学生情侣有恋爱暴力[EB/OL].中国网,2008-12-23.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9.

[4]王金龙.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共生品质探析[J].江苏高教,2007(6).

[5](英)查斯特菲尔德著,卓西武译.一生的忠告[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6:69.

[6]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7]http://xijiao.5d6d.com/thead-128-1-2.html.

丁文勤(1966-),男,江苏扬州人,江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G715

A

1001-7518(2010)35-0073-03

责任编辑 颜小兵

猜你喜欢

成才生命高职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