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变革*
2010-02-16徐东耀舒新前何绪文
竹 涛 徐东耀 舒新前 何绪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思索与变革*
竹 涛 徐东耀 舒新前 何绪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及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及设想,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改革;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的基本理论及相应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固体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旨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所“行业985”的高等院校,围绕我校的矿业与能源特色,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特色性,促使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索与变革。
一、教学内容调整
按照高教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3个部分。课程教材选用宁平等人编著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由于该课程学时仅为32学时,因此,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保证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此,我们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在保留原有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了电子废物、矿山废物及医疗垃圾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按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6大部分(按32学时设置),即: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第三部分,固体废物预处理及处理技术;第四部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综合利用;第五部分,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置;第六部分,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及管理。
二、课程体系的交叉性调整
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而其中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也不例外,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有着同样密切的关系。如介绍垃圾在填埋场中填埋气与垃圾渗滤液两大污染物时,我们结合微生物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发现相关的原理、技术;在讲到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污染物时,我们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除尘、酸性气体及二恶英类物质处理等相关内容展开介绍。这样教学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孤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多思考。
三、实践教学环节调整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分巩固理论知识的实验课、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设计课、提高运行管理能力的实习课这3块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本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有精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2年,我系共获得指导14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课题全部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四、教学方法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有教学观念上的改革,要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知道了什么”的传统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会用得怎样”的新观念。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主动学习”。采用较多的一个办法就是合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结合某个实际项目或实验,把学生组织在若干小组内,几个专业的教师联合指导,让学生自己合作去完成该项目,从中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横向思考、学会联系实际地学习、学会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学会处理好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学会团队合作工作的配合等。这些项目不是去替代课堂讲授,而是相辅相成,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
我们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建议如下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如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突出教学内容重点,课前布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并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解决课后的问题;突出工程实例的介绍,举一些实际案例,甚至是教师亲身参与的一些工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介绍一些当前最新的技术及发展趋势,最好与本学科相结合,介绍一些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动画及工程实例图片,更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强调方法的学习,而非简单的学习课本知识。
五、结束语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如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更新和拓宽教学内容、调整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等,只有通过整个教师梯队的不懈努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1]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7~71
[4]赵如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8,6:48
Ref l ections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ourse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Zhu Tao, Xu Dongyao, Shu Xinqian, He Xuwe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course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a key cours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it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university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bjects, some supposition and measures of the course reformation were brought forward during our teaching practic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and meets the teaching aim of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talent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reform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talent
book=72,ebook=769
2010-04-29
竹涛,博士,讲师。
*本文系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立项项目;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立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009QH0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年科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