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楚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

2010-02-16王富强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楚文化德育文化

王富强

(周口师范学院科研处,河南周口466001)

所谓陈楚,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所辖、以淮阳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古陈(今淮阳)在西周时期为“陈国”,战国末期楚国迁都于此,故史称“陈楚”。陈楚文化系指产生、发展于该地区并流传至今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在陈楚地区生活的广大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总称。德育模式是作为解释、表达甚至是研究德育理论的一种言说方式而出现的,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某种操作模式。“它既是一种新的德育理论形态,又是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论。”[1]

文化是人的第二天性,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其生活、成长的具体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对中小学生而言,正是地域文化的有益营养,构成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精神观念的深处塑造着中小学生的人格与心灵,关于这一点,目前教育界已经达成高度共识。尤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程改革在实践领域赋予了地域文化更为明晰的合法地位,把地域文化引入中小学课程的实践尝试也越来越多。但是,和地域文化研究的活跃气氛相比,教育研究者对地域文化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通过分析陈楚文化资源与中小学德育之间的关系,力图构建陈楚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小学德育的创新模式。

一、陈楚文化德育资源构成要素的分析

陈楚文化是由上古华夏、东夷、苗蛮等多种文化碰撞、交汇、融合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广泛性等特征。

其德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悠久的历史文化。陈楚位于中原腹地,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陈楚文化也因其悠久的历史享誉海内外。陈楚文化的思想、艺术成就璀璨夺目、异常丰富。在这里,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建都于此,史称“宛丘”;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十大诸侯国之一;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陈为楚都38年,史称“陈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广阔的平原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先民在四五千年前就创造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资源——《诗经。陈风》。历史的发展演变,构成了陈楚文化的丰富内涵,至今,陈楚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范式、类型。

2.独特的风景文化。从文化结构上看,陈楚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景文化。这里有占地875亩的古代建筑群太昊陵,有远古传说所记载的女娲补天之所女娲城,有著名思想家老子诞生地太清宫,有“古墓博物馆”之誉的楚顷襄王墓,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故里袁家大院,有碧波万顷、风光绮丽的自然湖泊龙湖。此外,还有伏羲画卦台、神农五谷台、孔子弦歌台、陈胜点将台、老子升仙台……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我国考古和文化旅游的重要地区。

3.多彩的民俗文化。从文化的外显方式看,陈楚文化以质朴的民俗风情彰显其鲜明的个性特色。时至今日,陈地(淮阳)仍延续着从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长达一个月的古庙会——朝祖会。庙会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届时,“四方善男信女纷至庙会,顶礼膜拜,朝神敬祖,祈福祝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八方商贾云集,货棚摊点,沿街林立,买物卖物,各取所需,得到物质上的收获;更有那戏曲杂耍、唢呐歌舞、评弹大鼓、狮子龙灯、高跷肘歌,竞相献技,令人如痴如醉,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成为陈地一道优美的民俗风景线”[2]。传统的节日习俗、浓郁的地域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生产习俗以及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这些不仅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组成因素,也是陈楚故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生动体现。

4.丰富的名人文化。陈楚故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英才辈出。其中,陈楚故地名门望族众多,有以文韬武略而著称的谢氏家族、有成汤后裔殷氏家族、有以文通显的应氏家族等。更有历代文化名人云集陈楚故地,留下千古绝唱。伏羲氏一画开天地、老子酝酿《道德经》、孔子问道曲仁里、曹植受封陈思王、包拯放粮到陈州、苏辙藏拙读书亭、张耒遗爱“宛丘集”……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

5.光荣的革命传统。陈楚故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远有“伐无道,诛暴秦,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近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抗日英雄吉鸿昌,他们的英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陈楚”后人的爱国热情。英雄们的爱国热忱,已经成为“陈楚”后人奋勇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除此之外,陈楚地域的饮食文化、始祖文化、民间文艺、姓氏文化等都蕴含着大量的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民族文化精髓,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陈楚文化资源的当代德育功能

陈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陈楚地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审美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生活在这一地域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念、人文风俗、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象征。直到今天,生活于此的人们也无法回避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合理审视陈楚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价值及其德育功能。

1.价值导向功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程中,陈楚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价值体系,从善、修身、正行、积礼仪、尊道德等,以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作为社会群体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型和基本原则。“群体是本位,个体只是偶然的存在,因而,人的生存也就应以社会群体为目的。人活在世上,首要的就是要使自己积极地投入群体中,融合于群体,在努力促使群体的完善和发展中求得自身的完善和发展。”[3]实质上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强调以人的群体价值来调整人际关系。陈楚文化的群体性特征,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它能使社会个体成为与他人相互联系的整体。受此影响,陈楚地域的世代居民,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比较注重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既定位置与角色行为,构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这一群体文化价值观所强调的通过群体生活塑造个体、关注个体的社会责任、看重社会价值以及关注一定秩序的建立的特性,对个人自觉精神的形成和教化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当代基础教育中,陈楚文化的教育价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小学开展陈楚文化教育,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导向,广泛开展学生参与的群众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互助、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2.道德教育功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之源,也是一个民族现代发展的动力所在。有学者曾指出:“传统文化使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和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4]陈楚文化中蕴含着强烈而丰富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表现为个体对自我发展的责任感,陈楚文化具有强烈的内在超越性,它赋予陈楚人以独特的自觉和自强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培育了陈楚人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大无畏牺牲精神。这种自觉、自强的道德品格和光荣的历史传统,对当代中小学德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合理开发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针对中小学德育现状进行教育,能够贴近中小学生生活、贴近中小学生实际,让中小学生更易理解,更容易引起中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为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品德行为打好基础。

三、陈楚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小学德育实践模式的创新

中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文化是儿童道德成长的营养源。因此,正确对待陈楚文化,充分发挥陈楚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对于创新中小学德育实践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将陈楚地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首先,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发掘家乡的文化精华。

其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以陈楚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研究,离不开德育课教师的引导,否则将陈楚地域文化融入课堂就是一句空话、开展活动的效果也不会明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活动方式和教育策略等方面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接触和了解地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借鉴和接受本地优秀传统的能力。当然,作为原生态的周口地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由于中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不强,因此教师在开展地域文化融入德育课堂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中小学校开展的文化资源,并且有针对性对地域文化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

再次,以开放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开放学习空间,有效利用陈楚地域文化资源,把活动范围向校外扩展,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历体验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最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要把开发利用陈楚地域文化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

2.开发陈楚文化资源的主要方式。第一,开展陈楚地域文化教育,加深儿童对家乡的感知。通过“一看、二听、三访、四查”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爱乡情感,接受陈楚地域文化的熏陶教化。一看:组织学生游览周口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周口博物馆等实践基地,让学生对周口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建设发展、人文景观等有初步的直观感性认识。二听:组织学生听一听周口地域文化相关的故事和报告,使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三访: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活动,通过寻访周口古往今来的优秀人物的活动,采访家乡知名人士、历史见证人,寻找生活的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让学生知道先辈的辉煌成就。四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周口的传说、民俗风情以及它的过去和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家乡的感知。

第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通过“一讲、二画、三写、四赛”的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赞美家乡抒情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摄影绘画展示、手抄报、主题征文活动、写导游词、知识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把获得的感性认识,尽情表现出来。在这过程中,学生达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第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对陈楚地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也激起了学生深入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适当“搭桥”,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渗透周口地域文化的教育。另外,各学科教师也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各年级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恰当的陈楚地域文化教育。

优秀的区域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永恒性和增殖性,在德育中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渗透性[5]。挖掘开发陈楚文化德育资源,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把陈楚文化资源适时地融入中小学德育之中,不仅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人文性、生动性和实践性,更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了解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帮助他们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增强他们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1]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71-76.

[2]邹文生,王剑.陈楚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0.

[3]黄新宪.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台湾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72.

[4]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构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5]刘利华.区域文化视阈下的岭南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J].理论月刊,2009(8):169-171.

猜你喜欢

楚文化德育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