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战略选择

2010-02-16姜运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河南省

姜运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战略选择

姜运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河南省提出了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河南省当前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及劣势,正确判断外部环境是机遇还是挑战。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分析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我们才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战略选择,从而促进这一跨越的实现。

河南省;文化产业;优势;劣势;战略选择

河南省提出中原崛起的战略后,如何从软硬实力两方面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到底存在那些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到底有哪些机遇与挑战,河南省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来回答上述问题。

一、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丰富的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中原地带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带之一,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和骨干,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比较认同徐光春同志对其进行的概括。徐光春认为中原文化主要涵盖了以下十七个方面: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农耕文化、英雄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和姓氏文化。

2.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继落成的河南艺术中心与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省对外展示文明、开放新形象和文化发展成果的亮丽窗口。鹤壁文化艺术中心、洛阳博物馆、安阳文化中心、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的兴建和开放,提高了中原城市群的文化品位。近年来,河南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建设了一千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2个,文化站两千多个。全省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县(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文化室)等多层次的基础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就近、便利、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

3.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考古科研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展示中原文明的世界名片。登封历史建筑群已被确定为我国200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新乡潞简王墓等项目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开评以来,全国共评出160项,其中河南就有34项,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尤其在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省就有5个考古发掘项目同时入选,占年度新发现的一半。在2007年年初评出的中国24项重大考古发现中,河南省就占8项。全省博物馆“三贴近”工作取得新进展,河南博物院等4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4.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广开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物、戏剧、歌舞、杂技、木偶、书法、美术等艺术门类足迹遍及五大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开展文化交流一百多项。近年来,河南省相继组织参加了“2005中国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中法文化友好年”、“情系中原——海峡两岸文化联谊行”、“保加利亚索菲亚艺术沙龙中国文化节”、“中国河南省——韩国友好活动周”,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加蓬分别举办“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风·华夏情”和“中原文化港澳行”等文化活动;组派豫剧《程婴救孤》和少林武僧团赴意大利参加“罗马中国艺术节”和赴法国访问演出等重点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008年,成功举办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来自亚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演艺团体、共两千一百多名艺术家参加了艺术节的各项活动。

二、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劣势

1.管理模式落后,资本结构单一

与文化事业类似,现行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存在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弊端,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造成管理的错位、越位、缺位。对文化建设采取单一管理模式,由政府包揽,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致使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体制上的问题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生产力才可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目前河南的文化建设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尚未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资金不足仍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文化产业格局已见雏形,但总体规模偏小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从整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总量小、比重低。2005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39.64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而全国部分文化产业发达的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6%~7%。同时,河南文化产业还缺乏拳头产品和重点企业。具体讲:河南大型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在文化市场上市场份额小,竞争弱;资金规模小,软、硬件水平都较低;创新少,精品少。虽然一些文化企业已初具规模,如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但与全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距离。总之,河南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但后劲十足,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3.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均衡

河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结构不合理,主体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21.8∶7.2∶71.0,全国平均水平为24.7∶23.3∶52.0。从中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核心层与外围层构成的“文化服务”仅占29%,远远小于全国48.0%的水平,特别是包括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所占比重太小,仅为7%。核心层比重比全国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外围层比重低16.1个百分点,形成了“核心”不够核心,“主体”达不到主体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

4.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2005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11 236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667.97元,增长12.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 038.02元,增长14%,其中城镇居民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383元,增长18.2%,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但2005年河南省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文化娱乐消费所占比重为6.3%,比上年仅增长0.2个百分点。根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河南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文化娱乐消费所占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6.60%的平均水平,居19位,与第一位的北京相比低3.24个百分点。在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河南等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湖北(5.92%)、安徽(4.5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在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如何发展文化生产、组织文化经营都成为必须解决的文化产业课题。

三、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当前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

(1)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中西部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近几年GDP连续居全国第5位,逐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对外联系,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为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家又大力推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国家扶持旅游发展战略等也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2)中国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自1978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75元。从居民消费来看,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后比1978年扩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长8.8%。引人注目的是,早在200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比年同比增长11.6%,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2%,在所有消费支出项目中居于首位。这说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市场的发掘远远不够,文化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许多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市场,甚至许多文化资源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如果文化产业的产品能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能不断激发购买的欲望,实现有效需求,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相当大的。这也为河南省开发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

2.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面临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

进入新世纪以来,促进地域文化繁荣,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十七大以来,全国已有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提出将文化强省或文化大省作为本区域的奋斗目标,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各地纷纷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有的省份(沿海和直辖市等)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河南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举措起步相对较晚,战略规划没有及时制定和落实,服务体系和政策变革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竞争形势。

(2)全国面临文化产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时,当我们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人才”——人才,可以是发动机,为文化产业插翅高飞;人才,也可以成为“瓶颈”,掣肘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对30个行业的统计中,文化产业人才的紧缺指数高居首位。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主任皇甫晓涛认为,文化体制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定文化技能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组织、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比如演艺经纪人、项目策划师、推广创意人等,能激活文化本体活力,使文化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据统计,我国总体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1 200万人,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美国纽约文化创意产业占总人口的12%,东京达15%。

四、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

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综合来看,虽然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确存在着一定劣势,面临着一些威胁,但这些劣势和威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其主要方面是河南省发展文化产业明显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机遇。所以,笔者认为,河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采用增长型战略,扭转内部劣势,继续强化发展优势,抓住良机,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进度,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唯一出路。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改革不够、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要按照管办公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协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

2.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河南省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积累了难以估计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转化为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本。目前,河南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文化资源大量闲置,文化活力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市场没有充分拓展。我们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出优势,合理开发,既要盘活历史资源,更要不断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用市场规则来培育文化产业,用经济手段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河南省文化生产力水平,达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跨越。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针对河南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比重低、较为薄弱的问题,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文化领域优先发展,改造传统的文化产业,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鼓励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提高广告会展业的服务档次和品位,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推动文化产业走上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文化产业需要资本的拉动,资本充裕的产业才能充分发展。多年来,河南省对文化事业投入相对不足,欠账较多,文化设施比较落后;全省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少、比重小。资金不足,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文化产业的发展仅仅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是不够的,要消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体制障碍,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为文化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结合的领域。河南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归根到底是人才。首先,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其次要营造人尽其用的和谐环境,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的外地文化企业人才到河南发展。

6.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坚持“把握方向、服从大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多出进好”的原则,充分发挥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化对外传播的形式和方法,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交流规模,提高交流水平和层次,增强交流效果,全面展示当代河南现代化建设的新形象。要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针对性,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做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及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深化与周边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

[1]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EB/OL].http://news.sohu.com/20070207/n248098606.shtml.

[2]陈 屈.走过60年,河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N].河南日报,2009-09 -30.

[3]河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增加值突破三百亿元大关[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060427/n243033013.shtml.

[4]孔玉芳.形势与任务教育干部读本:200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庆国,等.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胡 宁,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国内旅游战略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100-101.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2010-05-20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B438)

姜运仓,男,山东成武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政治经济。

F127

A

1007-9734(2010)04-0043-04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产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