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加强职业病预防管理
2010-02-16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法律顾问闫景金
□ 文/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法律顾问 闫景金
转变观念,加强职业病预防管理
□ 文/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法律顾问 闫景金
在劳资关系中,资方一般处于强势地位。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这种强势地位,拒绝提供职业危害接触史,或采取一些措施使受到职业危害的员工不能被诊断为职业病。“开胸验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极端事件,值得政府、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研究。本人认为,职业病诊断在法律规定层面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现在执行层面。
案例企业职业病管理部门的观点是错误的
《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一)病人的职业史;(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规定:“用人单位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诊断所需资料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自述材料、相关人员证明材料,卫生监督机构或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有关材料,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诊断或鉴定结论”。
这些规定说明,如果职工怀疑自己患了职业病,而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其职业史证明,这种职业病又没其他途径可得,只有员工的职业能导致员工患这个病,那就可以认定其患的就是职业病。而且在职业病诊断启动程序上,也可以绕开企业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这一环节。可见,案例中企业职业病管理部门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刚的行为体现了很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王刚通过同事提供的经公证的职业史证言,启动了职业病诊断程序,使企业陷于被动。而且企业很难提供相反证据材料推翻经公证处公证的证言,进而无法在职业病诊断阶段终止程序。
职业病诊断医院为了自身的收益以及员工法律素质的普遍提高,使得职业病诊断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这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但给企业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病防治管理应转变观念在预防上下功夫
很多职业病是可防不可治,预防远重于治疗。在职业病专家看来,职业病防治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那么,职业卫生为什么还搞不好?结论不言而喻: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发生职业病,一方面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深度或强度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工人的健康状况有关。而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又与许多因素有关。
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技安人员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石化企业虽然生产工艺、设备等硬件都比较先进,能够控制生产性有害因素,但在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加强职工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员工的职业健康,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有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防护用具的管理,员工进行作业必须佩带防护用具。对违反者,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调岗处理;对于技术要求不高的生产性有害作业岗位,可以采取劳务派遣或劳务承包的方式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必须定期更换,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病防治考核指标。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有害因素,可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机率。如果职业病的考核指标连续多年都为零,并且存在严厉的惩罚措施,一旦发生职业病,基层单位存在抵触情绪,不利于职业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