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乙烯厂:优化运行 达标升级
2010-02-16由然
□ 文/由然
独山子乙烯厂:优化运行 达标升级
□ 文/由然
案例篇 独山子石化乙烯厂运营管理着老区22万吨/年和新建100万吨/年两套乙烯。近年来,他们以抓装置达标、保指标领先为工作主线,精细管理,优化运行,老区全面实现“三年一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先进,其中乙烯燃动能耗连续6年排名板块第一,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新区实现“开得起、稳得住、达标快”。
加强设备管理 增强运行可靠性
乙烯厂始终高度重视设备维护管理,尤其是关键机组的特级维护,使设备管理逐步向精细化转变,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实施关键机组特护管理。针对全厂18台关键机组,按类别成立7个特护小组,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每周召开特护会,分析查找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建立仪表预防性检查制度,定期对仪表回路进行预防性联校。不断拓宽特护范围,将裂解炉等关键设备纳入特护活动,结合在线状态监测实时数据,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变被动抢修为预知检修,有效减少了关键设备非计划停车,保障了长周期运行。
攻克设备管理难题。随着装置运行年限的增加,一些设备问题逐渐暴露,他们对设备管理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保障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乙烯精馏塔热泵系统压缩机因轴瓦温度高,频频造成联锁停车,成为制约乙烯装置满负荷运行的瓶颈问题。在制造商多次来现场都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乙烯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控制系统、联锁保护系统升级改造,对润滑油系统平衡进行重新核算、分配。系统改造后,停车次数下降到每年不超过2次。近年来,他们先后成功解决了聚乙烯挤压机开机难、聚丙烯压缩机频繁故障等40多个重大设备问题,全厂踏上了“四年一修”的步子。
创新检维修作业管理方式。规范检维修程序,将在关键机组检修中探索的“两书一表”(检维修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计划书和施工项目完成确认表),逐步推广到所有检维修项目,实现设备检维修作业规范化、过程受控。推行检维修风险管理,加大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首创仪表、电气设备检修作业票分级管理,将影响关键机组和装置停工的仪电联锁作业进行升级管理,做到作业前有计划、有方案、有预案、有风险控制措施,作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确保仪电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受控。
依靠科技进步 提升指标水平
长期以来,他们注重应用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瓶颈制约,不断提升经济技术指标。
应用先进技术。他们在亚太地区首家引进裂解炉结焦抑制剂,提高了炉管寿命,烧焦周期从30天左右延长到80天以上。首次在全馏分汽油加氢单元采用镍系催化剂,反应器运转周期由5个月左右提高到1年以上。实施裂解炉冷进料改造、顺丁橡胶热泵改造等11项重点节能措施,有效降低了能耗、物耗,乙烯燃动能耗降低13%。
消除瓶颈制约。聚乙烯装置冷凝液技术投用初期生产周期短,装置频繁停工,他们分析制约因素,调整运行方案,实施技改技措,装置非计划停工次数由19次降为零,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组织聚丙烯抗冲共聚单元运行攻关,运行周期从不到30天延长至173天。近3年来,完成科技攻关50余项,创效2.3亿元。
优化原料结构。充分利用油田轻烃、凝析油和炼厂丙烷、碳五、加氢尾油,全力推进原料轻质化。先后对储运系统和配套裂解炉进行改造,实现原料分储分炼。引进裂解炉离线模型,应用原料近红外分析和先进控制,优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轻质原料的裂解优势,实现收率最大化。双烯收率从2002年的43.8%提高到2009年的49%,加工损失率由0.55%下降到目前的0.26%。
加强基础管理 提升运行效率
乙烯厂坚持关注细节、注重执行,持续加强基础管理,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创建,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深化三级绩效考评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建立机关、车间、班组三级绩效考评体系。将公司KPI指标通过层层细化,分解出402项具体工作,车间重点监控能耗、收率、物耗等综合性指标的完成情况,班组重点控制操作平稳率。加大制度执行检查、考核力度,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绩效考评体系的闭环管理。把管理诊断作为绩效评价的延伸,班组每月开展自我诊断,完善管理机制,弥补短板,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完善班组核算系统。全面推行班组核算管理系统,丰富和拓展核算系统功能,将绩效目标、日考核、周评价、奖金发放等班组管理内容有效整合,与班组奖金挂钩。特别是将平稳率统计管理纳入班组核算系统后,指导员工以最短时间、最少操作保持装置平稳运行,有效解决了以往交接班前后装置生产波动问题。核算数据直接从DCS上读取,工作业绩一目了然,考核及时公正。
实行装置联合管理模式。百万吨乙烯建成后,基于装置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控制集约化等特点,实行了联合管理模式,将15套装置合并组建为5个联合车间,总用工仅1100人,达到了国内较好水平。车间内部实现技术、人力和物资的统一调配,加快指令传递,提高运转效率,上下游装置之间的生产衔接更加顺畅,工艺控制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