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
2010-02-16程天宝
程天宝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2009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南省第五期高校管理人才与和谐校园建设赴加拿大专题研究培训班,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约克大学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培训。这次培训共听取了三十多个专题讲座,考察了约克、多伦多、西尼加等9所大学和学院。此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责任。联系国内高等教育情况,笔者做了一些比较和思考,收获很大,感受颇多。本文就加拿大高等教育主要办学特色做一介绍,以期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同志有所启发。
一、特色之一: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
加拿大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和学院两种体系。这里的学院不是指大学内部的二级学院,也不同于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中的一种创造。它是20世纪6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实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而设立的专科性质的独立职业学院。大学和学院是层次清楚、分工明确的两个系统,主要体现在:大学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而学院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大学主要教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学院主要教授实用技术及其应用知识;大学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而学院侧重于实用技术研究;大学主要接受专业学会的评估并进行排名,而学院则直接接受政府组织的评估;大学主要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院则主要培养专科应用人才。加拿大目前有92所大学,全部为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学院是加拿大大学制度的组成部分,加拿大目前有一百二十多所学院。学院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在课程设计与选择方面主要侧重于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所需要的技能。但在目前,学院与大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部分学院与大学已相互沟通和相互渗透,有些学院已提供了与大学可互换学分的课程和应用学位项目。
二、特色之二:政府重视高等教育责任制的落实
安大略省注重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主要措施是检查、落实责任制。他们认为:教育是通过公共资源得以实施的活动,税收取之于民,政府受托或有权力检查、落实高等教育的责任制。责任制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功效、效率和效益。功效即社会价值,效率即实现预期目标的情况,效益即为所投入资源带来的最高价值。对学院来讲,有五项关键绩效指标:一是雇主满意度,二是毕业生就业率,三是毕业生满意度,四是学生满意度,五是学生毕业率。这五项指标涵盖学院教学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其评价指标是一种结果化的反映,不是一种过程的反映。评价指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要(雇主)为本的理念。评价指标的调查由一家省级政府咨询机构来进行,其中前三项指标的考核结果与政府的资助挂钩。调查的数据被统计分类,划分一个平均数,高于平均数的学校,政府再给予年度运行经费2%的奖励。大学的责任制不同于学院,主要有三项关键绩效指标:一是学位完成率,二是就业率,三是贷款拖欠率。政府对所有大学和学院每年的关键绩效指标均向社会公布,媒体对大学排行榜也定期公布。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一方面是学校的办学成效能接受公众的监督,另一方面说明指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这种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特色之三:分权与制衡的内部管理体制
加拿大大学实行“两会制”和校长负责制。两会即董事会(Board of Governors)和校议会(Senate)。学院则只设董事会,不设校议会,但学院的董事会受命于政府。
董事会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负责任命名誉校长、校长和副校长,治理、引导、管理与控制大学的财产、收入、支出及有关事务,负责大学投资和基金管理,处理大学的法律问题,协调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董事会成员一般由上届董事会提名、政府任命。成员人数15~60人,由当地政府官员、成功企业家、校长、教职工和学生代表组成,董事会成员中外部成员占大多数,董事会主席和若干副主席由董事会成员选举产生。
校议会是与大学董事会平行的机构,负责教学和学术管理,有权决定所有教学和学术事务,向董事会提出有关教学和学术方面的意见。成员一般有几十人,包括校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各研究所所长、各系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工会代表、校友代表等。在校议会的成员中,全职教职工委员占多数,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各学院、系、研究所负责搞好内部的教学活动、课程安排、科学研究等工作。课程大纲的制定、教师聘任、教授的评审晋升、学术机构的设立等,都要自下而上提出建议,最后由校议会批准。
校长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大学的行政和学术工作。校长下面设有若干名副校长,分别管理教学与学术、财务与人事、科研、学生及对外联络等工作。法律明确界定某些行政事项要经董事会或学术问题要经校议会批准。在各教学院、系的管理中,院系的重大教学和行政事务必须经过院系的委员会批准方可实施。这种权力的制衡制度,能够使大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特色之四:高等教育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必然或趋势。约克大学国际合作助理、副校长劳加欣(location)女士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说,加拿大本土生源不足,要想发展必须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他们的目标是使国际化成为约克大学基因中的一部分,贯穿于教学和学习中并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成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加拿大大学实施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招收国际留学生,这是其国际化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加拿大政府和高校十分重视招收国际留学生,其数量和国别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国际留学生。据统计,2008年加拿大全国在校的国际留学生就有123 800多名,其中中国大陆占33.2%,印度占24.3%,美国占9.6%。二是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主要是指国外的某高校与加拿大的某高校联合招收两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一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2+1)的大专生、两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两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2+2)的本科生、四年在国外高校上课两年在加拿大高校上课(4+2)的硕士研究生。目前,仅约克大学采取这种方式办学的学生已有一千多名。三是短期培训班,类似于我们这种培训班,时间一般在1个月至4个月之间。四是联合研究和学者互访。
五、特色之五: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加拿大高校在教育条件和设备等硬件的建设上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中心等场所,建筑质量高,空间宽敞,功能齐全,如教学楼有学生休息室、就餐桌、残疾人通道和卫生间,走道有座椅、各种电力插座,以及供暖、通风、无线网络等设施齐全。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上。在培养计划的制订上,多数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取得学位、学历没有年限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志愿更改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课程、学习方式、注册时间等。在学校管理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考试合格外,学校不对学生做出其他硬性规定。学校在制定管理学生的《学生守则》时,充分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学生的申请或请愿、申述,学校和院系都成立相关的委员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或要求,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此外,学校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作为“学术顾问(Support Staff)”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服务。包括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校园生活的指导和帮助。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加拿大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提供“本地家庭寄宿计划”,学校还设立许多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的助学岗。
六、特色之六:开放的大学校园
提起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头脑中一定会闪现出高高的围墙和气派的大门,以及醒目的学校名称。可到了约克大学后,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们第一次到约克大学是在赴加的第二天上午从住地乘大巴行程近一个小时才到的,由于时差的原因,当时在车上大家都昏昏欲睡,带我们前往的是该培训项目助理,系该校本科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当她告诉我们学校已经到了时,不少人还没有走到学校的感觉,因为约克大学跟国内的大学和我们想象中的大学不一样,它没有大门,更没有围墙,道路四通八达,行人自由往来,完全是开放的。后来通过对其他几所大学的考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校园都与社区融为一体。没有大门、围墙,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功能互补。例如,在多伦多大学的校园内,有多伦多市最好的皇后公园,城市的马路、公交车穿校而过。城市的一些公共设施也自然建在校园里。 同开放的校园一样,学生在来源上也是开放的,目前,该校共有三千多名国际学生(其中八百名来自中国),该校的学生讲八十多种语言,加上方言,大概有一百多种。学生在这里学习,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一门语言,而且还能感受和养成一种多元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精神。
教师讲课的地域选择也是开放的,教师主要是在本校授课,也可以到外校甚至国外授课;同样,学校可以聘请外校老师到本校讲课,也可以聘请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政府公务员来本校讲课。如给我们这个培训班上课的就有安省的公务员、劳卜劳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等外聘人员。
七、特色之七:互动的教学方法
赴加拿大接受培训一个半月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方法。首先是表现在学生座位的安排上。加拿大的课堂一改国内学校教室那种上面是讲台,学生一排一排坐在下面的格局,而是将课桌围成一个开放的矩形,教师讲课一般站着,并且可以在矩形内来回走动,便于交流。其次是课堂提问。这种方式几乎每个老师都采用,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学生上课发现问题时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这里每个老师都欢迎学生们提问题,在讲课开始时,就明确表示,如果讲课中学生们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可以随时提出来,并且每一个讲座都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老师总是耐心解答,一时解答不了的,下去查查资料再回答,很自然,没有国内学校某些老师感到回答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丢面子的感觉。其三是小组讨论。这也是这里的老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其步骤是,老师在讲清了主要观点后,将课前准备好的作业题发给大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让大家讨论,每组推荐一个发言人,登台讲解小组的答案,然后进行讲评。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效果很好。当我向正在该校上研究生的几位中国留学生谈起上述体会时,他们深有同感,并且又补充了几种方法。一是小组集体完成作业,其步骤有些类似小组讨论,但不同的是,这个作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一些,利用的是课余时间。二是教师与学生互发电子邮件,将完成作业或撰写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三是在撰写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时,导师和学生采取不定期的多次面谈,直接沟通,直到圆满完成论文答辩为止。四是老师定时与学生交流。约克大学规定,任课老师每周固定一个半天等候学生提问,帮助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