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2010-02-16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医院831800
唐 毅 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医院(831800)
唐 敏 新疆兵团农六师五家渠103团医院(83150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开展的实验室项目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但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控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它是摆在我们检验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优劣取决于科室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和积极适应知识更新的能力。
2 检验质量管理
因为仪器设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使检验结果可以更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反馈的临床信息及结果也越来越迅速,所以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有人、有仪器、有试剂就可以对临床出具检验报告。这种认识缺乏对临床试验室质量工作的足够重视,加之临床对检验报告“急”的迫切要求而忽视对发出报告所必需的质量保证和基本措施,如仪器的校准、维护、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等临床试验室的质量管理。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还有人员、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等多项内容。
2.1 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 据统计实验前的误差占到实验室误差的70%,因此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有效和可靠,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并有不合格标本的详细记录,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原因和日期,以便有据可查,也能减少与临床的纠纷。
2.2 认真做好室内质控 努力搞好室间质评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室间质评则是室内质控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室内质控应做到专业实验小组每月讲评一次,室间质评做到科室每次结果回报后讲评一次,以总结经验。
3 仪器的设备管理
计算机与各种自动化仪器的结合,使检验工作的自动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检验仪器代替了人力,只要有了机器检验人员就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运转,然后计算机直接输出检验结果,大大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仪器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3.1 仪器档案 必须有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维护及使用记录;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3.2 对仪器的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包括精密度 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标本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内容,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
3.3 新仪器测定常规标本前要建立标准曲线 在试剂更换批号或仪器维修后,应重新建立标准曲线。
3.4 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使用制度 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校正、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5 仪器比对 仪器比对是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的重要方法,一般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并有详细记录。方法是选择一台本实验室内技术性能最好的仪器,其它仪器分别与该仪器进行比对。
以上五步,最大程度地减小了试验中的误差,使实验中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4 实验后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检验工作服务于临床的延伸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①检验结果的正确发出;②咨询服务,即检验结果合理解释及其为临床医师应用的过程。
总之,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质量管理工作要长抓不懈,一抓到底。质量策划、控制和改进,使检验质量可得到持续性提高。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度化和标准化,最终达到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