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诗纷呈 首推辛词《青玉案》
2010-02-16徐晓玲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
■徐晓玲(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
元宵佳节诗纷呈 首推辛词《青玉案》
■徐晓玲(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华民族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那一天人们挂彩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子,热闹非凡。那一天对青年男女来说,也是一个极其浪漫的节日。原本不得外出的年轻姑娘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可以与意中人偷偷相会,传情达意。因为元宵佳节是如此热闹,如此美好,所以不少文人雅士乃至寻常百姓都会描绘之,歌咏之,留下许多精彩的诗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女词人朱淑贞写的《生查子◦元夕》。它写出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大胆的追求。词的大意是:去年的元夜,月挂柳梢的时候,一位姑娘在人们的喧闹中偷偷地去与心爱的人儿相会;今年的元夜,还是这种热闹的气氛,然而景物依在,人事却全非了。不见了自己心爱的人,姑娘在思念之中泪湿青衫。多么质朴、多么纯真的感情啊!然而我又觉得它的内容略显单薄,远远不如辛弃疾的元宵词《青玉案◦元夕》耐人寻味。辛词中这样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人写元宵的词很多,除了上面谈到的朱淑贞的以外,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也算得是名篇佳作,然而都不如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这首词描绘了南宋京都临安城里的元宵景象,写了大街小巷的喧腾热闹,也写了作者看见的一位少女。作者在词中寄托了另外一层用意——对美丽、高洁的追求。词中少女的形象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这就使得词的意境更加高远,大大超过了前人。
南宋的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它曾作过临时京都,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的地方,是一个繁华的所在。元宵佳节,满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车马交驰,到处人山人海。词的上阕便生动地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象。
“花千树”“星如雨”指的都是花灯。仿佛一夜春风吹过,那五彩缤纷的花灯,有的像是千万棵树上绽出来的瑰丽花朵,有的又像流星飘荡于夜空之中。“宝马雕车香满路”,写的是富贵人家的排场。他们出来观灯,又是车,又是马,所过之处,使满路充满了香气。接下去,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三句,把城中的热闹景象作了大笔勾勒。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元宵灯节,乐师们搭班接伙吹奏各种乐曲,吹完一曲又一曲,彻夜不息,声满人间。这便是“凤箫声动”的写照。“玉壶”是月亮,观灯的人如潮涌,从月上柳梢一直到月移光转,直至五更月落天明,所以说“玉壶光转”。《武林旧事》中还说,在宫庭里,常常制作灯山,高五丈余。又在殿堂梁栋之间悬挂各种龙灯故事,栩栩如生。“一夜鱼龙舞”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景象。
封建统治者的豪华奢侈是惊人的,尽管只剩半壁河山,过了长江便是敌人戎马驰骋的地方,却依然不肯放过一个可以享乐的机会。作者这样来铺叙灯节的盛况,正是对王公贵族奢侈生活的批判,同时也为下阕的另一种境界树起一个强烈的对立面。
下阕是耐人寻味的一幅彩绘。
人丛中突然出现一位少女,头上戴着节日的装饰——闹蛾儿和雪柳,和同伴笑着说着,轻盈地掠过人们的身旁,所过之处,空中隐隐飘过来一阵幽香。可转眼之间,她便消失在人丛之中了。找了她好久好久,起初,以为她一定和大伙一起凑着热闹,不想后来猛地回头,才发现她悄然站在灯火零落、游人稀疏的地方……
词中的这位少女,是作者的一种感情的化身,是他人格的化身。有人说作者是借美人以自况,为什么呢?因为南宋朝廷主战派和投降派斗争很激烈,投降派窃居高位,主战派是失意的。前一派人忙的是歌舞湖山,千方百计打击排斥后一派人,作者辛弃疾正在被打击之列,这自然不能不引起他的愤慨。因此他在词中铺写了元宵的繁华之后,忽然转过笔来,着意塑造了一个绝然不同于那些醉生梦死之徒的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这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是他自身品格的写照,表明他不同世俗,决不与贪图苟安的投降派同流合污。正如屈原以美人香草作为寄托一样,作者也把深意寄托在人物身上,姑娘的影子正是作者本人。
至于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王国维把晏殊《蝶恋花》、柳永 《凤栖梧》和辛弃疾《青玉案》里的句子拼在一起,固然是对这几位词人作出了高度评价,指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更重要的是要说明做学问的功夫要经过三种境界:首先是要努力寻求探索,其次是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勇于吃苦的精神,最后才能水到渠成,忽然之间有所发现。也就是说,做学问的人只有经过千百次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描摹元宵节的诗词佳作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可谓繁星点点,异彩纷呈。“火树银花台,星桥铁锁开”,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生动总结了元夕的盛况;“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的《诗曰》精彩描绘了元宵佳节的风俗。而辛弃疾的《青玉案》更是赋予元宵节以不尽的况味。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才有它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待于我们好好品味,从中汲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营养,有意义地渡过每一个传统佳节。
参考资料: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唐宋名家诗词笺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