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2010-02-16俞小荣浙江省杭州富阳市大源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 俞小荣(浙江省杭州富阳市大源中学)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 俞小荣(浙江省杭州富阳市大源中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所接受,并十分积极地运用到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然而,并非具有了回归生活的强烈意识,就能指导学生写出充满灵气的习作来。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一些作文课堂仍然无奈地停留在背离生活的状态之中。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尚存在着诸多误区:1.作文教学忽视生活的体悟。不少教师认为知识是教育者的“专利”,因而理直气壮地把学生当作容器,不断用知识去填补他们,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学生悟性的启迪,背离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一准则。2.作文教学缺乏兴趣的培养。作文教学视野狭窄、过程简单、方法僵化,让学生丧失了作文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愉悦体验,进而丧失了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3.作文教学忽略思维的历练。教师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偏重于语言、形式的锤炼,结果造成学生写作的整体能力止步不前。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也就在所难免。

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是走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误区,诊治当下中学生作文病症的有效对策。《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性质和地位进行了科学的表述和阐释:“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程写作目标”也同样强调了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走生活化教学之路的写作理念。从广义来看,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在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生活,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指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要回归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土壤,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最终使学生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以实现自由表达观点、态度、情感和体验的写作目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又要回归生活。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多层次开发作文的生活资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作文教学要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就必须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生活,使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中发掘、筛选和积累有用的写作材料。

1.关注自我

人生在世,除了安身立命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寻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关注自我的终极目的。关注自我的方式可以是反思,可以是审视,可以是忏悔,可以是否定,可以是谛听……写日记是学生关注自我、找回自我的重要途径。日记的内容可以设置情感日历、自赏篇、自责篇、感受篇、信仰篇等。学生在日记中可以坦诚地面对自己,毫不掩饰地裸露自己的灵魂,毫无滞碍地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除此之外,提倡学生写读书心得,在课堂上有意识组织学生开展“一句话评论”“说说我自己”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自我关注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在关注自我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喜、怒、哀、乐的体验时,他们也会随之构建起丰富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作文也就因此摆脱了虚伪和平庸。

2.关注人生

作文教学在关注人生这个层面上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文如其人,文格即人格,它承担着引导和关照学生做人的道德责任(即引导学生做人生的合格作者);另一方面它期待和要求学生解读他人辉煌的人生(即引导学生做人生的优秀读者),从中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并升华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名人传记、名人轶事、名人评介、名人史传之类的资料进行专题阅读,让学生在与名人的交流中,叩问人生、反思自己,从中汲取营养,间接获得一些人生经验和阅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3.关注自然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接近大自然,感受山川草木、风花雪月、江河湖海、大漠绿洲、蓝天、白云之美,流连于自然万象之间,感物联类,发掘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一山一水及日月运行中蕴藏的人情事理,引发学生对生命个体、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不当活动带来的大自然的报复:厄尔尼诺、泥石流、沙尘暴、赤潮、酸雨等,从而获得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情怀。

4.关注社会

社会生活被人称作是一部无字的“活书”,它是获取写作材料的最为殷实的府库。作文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关心重视社会生活:

①组织学生收看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追踪社会热点。

②借助报刊杂志和影像材料,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③从身边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中体验人情之美。

④从《参考消息》《都市早报》“新闻早七点”等报刊和电视栏目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事,引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思考。

二、指导学生积累生活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特别指出,指导写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上,“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联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的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流出真实的水来?”叶老的话点到了学生作文空话连篇的病根上,道破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天机”:学生有了充实的生活,便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也就自然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积累生活:

1.人类文化积累。为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学生应该从名篇名著、名人名言、文化散文、时文史传、影视网络中汲取滋养,获得深厚的文学底蕴。

2.辩证思想积累。沟通学生写作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联系,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等认识和分析问题,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写出有思维价值的文章。

3.典型事例积累。提醒学生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热点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4.人间真情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心体验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

当然,生活材料积累起来了,写文章并非都用得上,这只是写作的起始阶段。要想把积累的材料变成文章,还得对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别,严格的选择和反复的提炼,正所谓“积累以十当一,使用以一当十”。

三、鼓励学生表达生活

针对中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弊病,我们在鼓励学生表达生活这个层面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倡导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求真

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要彻底改革命题作文的旧有模式,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自主命题,自由表达,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爱说的话。

2.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以求实

作文训练内容要选择学生贴近或熟悉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训练坡度小,效率高。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根”,或联系历史生活,或联系现实生活,或想象未来生活,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领悟作文的题材和素材均来源于眼前的生活,从而自觉抛弃了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和“虚伪、虚夸、玩戏的文字”(叶圣陶),把内容的生动和充实作为写作实践的目标。

3.张扬学生个性以求新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生活对人的要求。发展个性就是要求保护和鼓励创新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立意、视角的创新,追求选材、认识的创新,追求结构、语言的创新,从而凸现作为写作主体的的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独立的人格立场。

总而言之,实践生活化作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路径多元、思维角度多变、思维结果多样,学生思维的敏感性、灵动性、多维性得以激活,有利于学生风格样式多样的优秀作文破土而出,优“思”实现优“文”,优“文”促成优“思”,为现代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注入了充沛的“生命活水”。

参考资料:

1.黄诚 《实践作文新法放飞学生个性》,《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导论》,2004.4。

2.曹利华 《中学美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版。

3.邹瑜 《让作文洋溢生命的色彩》,《语文教学通讯》,2007.3。

【写作】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