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建设
2010-02-16王旭东
王旭东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建设
王旭东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新闻界朋友们:
上午好!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昨天,各界朋友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北京物资学院30周年华诞;今天,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参加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北京物资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市物流协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界精英以及远道而来的外国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北京物资学院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已成为一所以研究流通经济理论和培养流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目前设有7个院系、21个本科专业,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8000余人,拥有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及中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物流研究中心、流通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流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学校主办的《中国流通经济》杂志作为中国市场学会会刊,是国内流通领域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之一,现发行中、美、英、法、俄、德、日、意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一届的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为促进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本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以“搞活流通、扩大内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发挥流通产业在促进生产、发展经济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推动流通现代化,促进我国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商务部发布的《2009-2010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后危机时代,流通产业发展面临四大任务:一是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搞活城乡流通,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二是优化流通产业内部结构,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三是继续推动农村流通的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四是通过加大流通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流通业的竞争力。”因此,本届流通论坛研讨的主题,既是流通领域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相信,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研讨,必将对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流通产业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内外贸趋于一体化。从流通过程看,流通产业主体日趋多元化,既有内资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客体有商品、资金、信息;对流通过程的监管,既受到国内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贸易惯例的制约和影响。流通产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的环境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有机遇,更有挑战。北京物资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流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面对中国流通业发展的新形势,有责任、有义务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系作者2010年10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所加。
王旭东(1967-),男,江苏省南通市人,北京物资学院校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