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延安精神,锤炼坚强党性
2010-02-16杨方红
杨方红
感悟延安精神,锤炼坚强党性
杨方红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1](P286)。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2010年7月,我怀着兴奋、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在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延安,参加中组部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的第1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期间,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总之,确实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获。
践行延安精神,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筑牢坚强的党性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党员干部有了理想信念,就等于有了立身之本、立业之本。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政治方向越正确,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党性根基也就越牢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强党性的核心内容,是坚强党性的突出表现。就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而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人大和“一府两院”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关系、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这三方面的本质区别,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人大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吴邦国委员长也强调,信访部门就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的经常性的渠道。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办理信访的过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自觉把人大信访工作置于党和国家的信访工作大格局中,坚持在中央联席会议统一协调指导下处理信访问题。作为局长,必须把握人大信访工作的政治方向,坚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在社会矛盾反映集中的信访工作中接受政治上的考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对党忠诚,对党负责,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把个人发展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体现到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上,体现到脚踏实地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上。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名利诱惑面前不动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正确对待名和利、得和失、进和退,不因位高权重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一时失意而斤斤计较、心理失衡,真正视功名利禄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集中精力干好人大信访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用模范言行奠人格之基、率风气之先、垂道德之范。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习惯,把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素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乐于和学会在监督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践行延安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的历史。什么时候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取得成功。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精神,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遭受挫折,失去根基。在延安时期,我们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束缚,实事求是地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新成果。但是,要彻底做到“实事求是”,却并非易事。从党的历史上看,我们有过两次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取得辉煌胜利的经验,一次是七大以后,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但也有过两次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遭受惨痛挫折的血的教训,一次是王明的“左”倾路线,一次是灾难深重的文化大革命。在新时期,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同志看问题主观、片面,不能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的同志不作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决心大,盲目决策瞎指挥,造成工作损失;有的同志想问题、办事情脱离国情,超越实际承受能力,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有的同志只顾个人的升迁,不顾群众的利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有的是作风问题,有的是品行问题,但说到底都是党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百害无一利,对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成长也有百害无一利。这些问题令人深思,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工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作为信访局局长,要认真落实中央对信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着力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客观分析和科学评价事物的能力、运用政策法规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近年来,我们重点对2003年以来受理的大量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进行梳理和深入研究,发现这类信访积案数量巨大,部分原因是信访人向县、市、省、中央四级和党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多个系统信访部门重复、多次来信来访造成的。我们认为,通过对各级、各部门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进行统一梳理,挤干统计水分,区分不同形成原因分类处理,同时加强办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社会辅助和宣传教育,将有效提高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效率。根据这一认识,我们积极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提出要加大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力度的建议,受到了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为每年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选题提出建议。实践证明,信访工作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要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好各种社会矛盾。
践行延安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一个政党的宗旨决定政党的性质和使命。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自此以后,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都对宗旨问题极为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P1094-1095)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3](P257)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4](P279)胡锦涛总书记则强调:“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5]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宗旨对共产党及共产党人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立足于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实质上就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就是我们党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在时隔66年后的今天,重温《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的普通而又伟大的精神对共产党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延安时期相比,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掌握社会动态的重要窗口,是党和国家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的重要信息渠道,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全国人大信访局共受理群众信访114万多件次,其中来信近76万件次,来访38万多批次。面对繁重复杂的办信接访任务,我们带领信访局全体干部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分析,件件有交办,件件有反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和推动了一大批信访事项解决。
践行延安精神,要坚持艰苦奋斗,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只见公仆不见官”是边区的生动写照,边区的政府是廉洁的民主政府,边区的党员干部是廉洁的人民勤务员。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面对日寇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重兵封锁,党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求生存”,“图发展”,精兵简政,俭以养廉,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和“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度过了政治、经济和生活上的“三重”难关,经受住了严峻的现实考验,树立了最廉洁、最民主、最奉公的边区政府形象,提高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地位,催生了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家宝,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党员干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主体保持了清正廉洁的光荣传统。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的:“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作为中青年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坚守廉洁底线,勤政廉政,严把社交关、朋友关、兴趣关、小节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追求公利、约束私利,不被亲情、人情和私情所累,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好形象,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要乐于和学会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以真诚的态度正确对待和主动接受来自组织、来自群众、来自舆论等方面的监督,在各种利益诱惑比较多、社会风气浮躁的情况下,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发挥信访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工作干在前,决策想在后,在重大政治活动和敏感时段下到办信接访第一线,处理好信访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处置好信访突发情况,不以信谋私,不以访谋利,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牢记宗旨、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才能有为党为人民工作的资格,才能有施展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和舞台,才能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总之,通过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通过学习、体验、再学习、再体验,特别是通过聆听沈跃跃副部长的讲话之后,使我再次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提升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谱写的英雄史诗、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认识到延安精神不仅过去是而且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今后我将在延安精神指引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与全体信访干部齐心协力,按照中央及中组部领导的要求,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戒骄戒躁,继续奋斗,不断推进人大信访工作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党性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益于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忠诚公仆和优秀勤务员。
(作者为第1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09-01-14.
[责任编辑 刘 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