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2010-02-15程虹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经济质量发展

程虹

(武汉大学质量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质量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程虹

(武汉大学质量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注:该文为作者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金质大讲坛”第62期上的演讲辞(摘要)

一、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保障

从增长到发展,中国道路再出发。中国改革历经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三十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8%,即使在去年金融危机如此严峻的时期,中国也取得了8.6%的增长速度。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9%。纵观人类历史,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上个世纪初美国崛起的时候,能够获得持续三十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日本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高速发展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也未达到如此之高。即使是亚洲四小龙,也从未出现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且,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都只占世界总人口数的很小部分,只有中国,以接近世界人口25%的庞大规模,获得三十年9.8%的增长速度,这是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现象。

一个小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会如此之大,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大国的快速崛起,使得整个世界都没有做好准备,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都未能适应。当我们谈到“中国制造”现象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谈到“中国价格”。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福格尔,做了一个著名的模型,他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到全世界的40%,目前美国是23%,中国是8%。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有了新的调整。4月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中国前夕,韩国所有媒体在头版说,李明博此次访华是希望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出面主持公道。伊朗核问题也是如此,突然之间,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要求我国主持公道,整个世界都等着中国的表态,这是中国的奇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因此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复苏为世界的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中国的存在,使得德国、日本实现经济复苏。人们都说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句话如何理解呢?也就是说,只要美国购买一个国家出口的东西,这个国家的经济就没有问题,否则它的经济就会减缓。中国去年汽车的消费总量为全球第一,达到1360万辆,而今年将突破性地达到1500万辆,2015年将达到2000万辆。我曾经在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说,我坚决反对“中国质量今不如昔”的论断,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进出口额为200亿美元,而仅去年进出口额就达到了2万亿美元。全世界都在购买中国产品,却一边说中国产品质量越来越差,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有人说中国制造走了一条低端路线,80万条牛仔裤才能换回一架美国波音飞机。这种论断显然也是没有道理的。若不是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生产发展道路,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中国生产的产品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如果仅有价廉,怎么可能有国家进口中国的商品呢?目前开发高铁的有三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欧盟、日本,而中国的高铁速度快,价格却是他人的一半。试想,若不是靠有些人所谓的“低端”的牛仔裤卖出了巨大的外汇金额,中国如何有力量进口国际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从而通过集成创新,建造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铁呢?中国在早期的时候,就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具有比较优势的道路。有些人总是用LV的包来比较中国生产的一些价格低廉的包,总是羡慕LV能卖出高昂的价格。但是,请问LV一年能够卖出多少个?不能用极少数奢侈品的例子来证明中国的品牌都应该效仿。去年我去纽约,在曼哈顿广场的街头时下起了大雨,我们在路边买了伞,5美金,我断定这伞来自中国,因为中国制造已渗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国家也有能力生产出500美金一把的伞,关键是消费者不需要。价廉不代表物不美,我很害怕我们被误导,只期望生产一些奢侈品牌,而忽略了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中国目前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的产品,并不是按中国的标准检验的,而是按照进口国的标准检验的。很多人说中国产品的召回量很大,而一个美国专家说,虽然中国产品的召回量是最多的,但是相比起中国的出口量,召回率并不比别的国家产品高。大家知道经济学中有个最基本的假设——理性经济人。就拿美国来说,它就是一个理性经济人,它持续三十年增加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那一定是因为中国产品好。

中国的奇迹是如何出现的?温家宝总理2008年在新加坡发表了讲话,印度将此次讲话翻译给他们的官员学习,印度总理辛格说,开放带来了中国的强势。有位经济学家说,全世界人都可以休息,唯独中国人不能休息,因为中国人的生产能满足全世界人的需要。美国通用的老总说,我们产业只有转移到中国才能赚钱。在中国,一个工人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大概2万元,而在美国,同样一个生产线,一年要15万美元!现在全球的生产转移到中国,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可以说,开放带来了全球化,带来了中国的奇迹。三十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竞争。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也不是监管出来的,质量是竞争出来的,其核心在于市场的竞争。一个企业若不生产质量好的产品,会被竞争所淘汰。大家可以看到,世界上市场经济最成熟的国家,质量一定是最好的。美国、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来一个国家开发一个产品,按程序来生产,短期之内可能不能够被模仿,现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精心设计制造的一款产品有可能迅速被复制。信息带来了技术,中国要坚定不移的开放,吸收全人类的先进成果。中国要善于学习,学习之后就能将成本缩小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中国制造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价格。中国所谓的学习,不是抄袭、不是仿制。有人对“山寨”嗤之以鼻,我认为山寨没有什么不好,它能够让以前高高在上的产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创新有两种,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现在原始性创新很少,大量的创新来自于集成。因为全球化和信息化,国际上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汽车产业代表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最高水平,中国现在出口量最大的汽车自主品牌是吉利和奇瑞,这两家原先并不是制造汽车的,但是为何它们能迅速崛起呢?是因为国际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凭不等于能力,但是学习是一种能力。中国为何能实现大国的崛起?是因为选择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在这个道路上不断的学习。这是中国崛起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发挥了比较优势,或者说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工人的10%。再加上中国人民好学、勤奋,因此中国生产什么,什么价格就降下来,使中国成为制造加工业的天堂。中国的污染成本、生态保护、社会福利等等标准都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人均收入较低,这样的国情允许适度地放低环保标准。第三,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的区域竞争的结果。中国区域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为什么要进行质量评价,因为要通过这项来判断区域质量。中国的大部分县委书记真的是在做实事,做县委书记主要是搞活当地经济。中国很多区域的市委书记很像董事长,市长很像总经理。锦涛同志说“不折腾”,这三个字太精彩了,中国不能折腾,就是得一心一意地搞建设、谋发展。第四,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美国鼓吹人道,但是我认为影响民生的并不是民主,那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分赃。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民生至上,靠发展。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值得全世界学习。大家可以走一走,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通过比较大家就会知道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是中国崛起奇迹的原因之一。

二、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中国奇迹的背后,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既要有发展意识也要有忧患意识。中国虽然创造了公认的奇迹,但是站在了国际聚光灯的关注下,中国就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不是那么地自信。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因为在中国的GDP中,消费比重越来越少,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去年投资在GDP中占了52.5%,再加上出口,因此,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足,出现了投资产能过剩,而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是消费,长期依靠单一的投资驱动是难以持续的。我谈谈中国投资过剩到什么程度。中国现在的钢铁产能是排在中国后20多个国家钢铁产能的总和。中国居民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仅35.3%,连印度都达到54.7%,美国是70.1%,中国目前的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甚至连世界上中等收入的国家都不如。第二,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非常大的原因在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美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占78.9%,日本是72%,而中国才42.6%。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为何能准确的观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呢?大家知道二次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投资和资源的消耗,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物资资本投入。中国的产业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二次产业比重越来越重,中国出口了很多工业制成品,里面包含了很多环境成本。而美国呢?一部《阿凡达》电影红遍全球,相关的衍生品也应运而生,创造了巨额的利润。第三,中国国民收入储蓄比例失衡。美国的储蓄率只有20%,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它属于负储蓄率的国家,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储蓄率占收入的49.9%。中国政府的预算几乎占了整个国民收入的30%,企业占了31%。而且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按一般说法,超过0.4会发生社会不安定。因此维稳被提上日程,主要矛盾体现在收入差距过大。第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能耗过高。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四倍、日本的八倍。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但是中国的能耗却比发达国家还要奢侈。就如中国电力产业,大部分能源来自煤炭,废气排放很大,无论从能耗还是环保的角度都应降低用煤量。大家可以看到,普通百姓家的电灯,样式繁多、耗电量大,再加上中国人节能环保意识薄弱,导致中国电力消费十分高。而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级差用电,随着用电量的增加不断增高价格,这样能有效地促进节能节电。第五,中国的单位劳动产出率很低。如果以美国为100来计算的话,日本是71,欧盟是87,经合组织包括南非、印度在内是75,而中国却只有19,劳动生产率低意味着高投入、低产出。因此为何说中国目前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而有人说经济增长质量无法衡量,其实这是可以衡量的,即投入产出。第六,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如果附加值按100来计算,中国的出口附加值仅有10。中国至今还停留在价值链的最低端。第七,中国自主创新不足。科技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率仅有39%,发达国家占到60%~80%。也就是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因素是净物质消耗,而非技术创新。有人说,美国优秀的大学都是私立的。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没有大学是私立的。美国的税收制度很简单,比方说,一个企业今年应当交10亿美元的税费,但是如果它捐赠给大学,那么这10亿的税费全免。其实这个钱本来就是政府的,美国有捐赠免税制度。美国政府认为不仅要运用资本家的物质条件为教育作贡献,他们还认为应当充分运用资本家的能力参与管理。大家知道,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把钱捐赠给大学,它必然参与管理这部分捐赠款。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是用公共财政来投入教育的。

衡量增长的要素。一是人力资源,二是技术变化,三是物质资本,发展经济正是这三要素。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成果证明,大部分增长来源于技术变化,包括管理、商业模式、技术变化等。经济增长质量的衡量标准,首先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它是国际上一个很成熟的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在物质资本投入之外的,依靠其他投入增加的产出。中国通过管理、技术、制度等创新引起的经济总量提高只有20%,中等发达国家50%,发达国家80%。中国去年新增贷款10万亿,再加上历年贷款大概30万亿,共40万亿,而中国的去年经济产出只有30多万亿。用如此大的资本投入,换得这么低的经济产出。其次,是最终产品和服务水平的质量衡量。再次,就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曾经发布了一个年度报告,标题就叫“增长的质量”,主要讨论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三、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关键前提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从物的增长到人的发展的转变。试想,投入很大,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这样的发展有用吗?因此,中央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就是物到人的转变。这就谈到恩格尔系数,即一个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物资性的支出越来越少,服务性支出越来越高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有了提高。因此,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以人本质量提升的衡量方式势必要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趋势看齐。中国唯一的对质量进行综合管理的部门就是质监系统。全国目前有21个省市开展了“质量兴省”活动,而每个省都把这个工作首要放在了质监局。像湖北质监局,发布了21个行业的顾客满意指数,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本质是由物的增长转变到人的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拉动居民内需;二是经济结构升级;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完善公共服务。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就是用质量拉动经济发展,中国再也不能依靠单纯的物质资本投入来拉动经济,应该逐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2009年,中国乳制品的消费量还未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是因为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下降了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居民对中国乳制品行业质量的不信任而不敢消费。我原来每天都喝两瓶牛奶,而我现在的生活习惯逐步发生转变,甚至从三鹿事件爆发后,我没有喝过一滴的牛奶,更别提一些年轻的母亲,她们现在只能购买一些国外品牌奶粉,丝毫不敢碰国内奶粉。大家想一想,质量是不是直接影响消费。很多人一到香港,疯狂的购物,认为是因为香港的购物环境好、便宜。错了!是因为它们消费环境安全。说的通俗一点,消费就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钱,二是敢不敢买。我们现在既要解决有没有钱的问题,又要解决敢不敢买的问题。因此,要用质量拉动经济发展,用质量衡量经济发展。

以上结论得出后,要讨论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建立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美国有七个质量监管部门,每年的联邦政府拨款接近50亿美金,他们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我非常反对把所有的宏观质量管理责任都推给政府。中国的宏观质量管理应当建立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但是政府再强大也不至于能够全面负责社会的所有质量,因此要发挥社会的质量管理的责任。美国有许多社会实验室,很多专业型人才参与到这种组织中。全美销售量最大的杂志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财富》,而是《消费者报告》,这就像消费者黄页一样,对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行排名,一目了然。2008年的时候,武汉大学请了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一个专家来讲座,其中有一个学生问他顾客满意指数对质量达到何种影响程度。他回答说影响是巨大的,只要一发布顾客满意指数,期货交易就会放大,要么大量买进要么大量卖出。美国顾客满意指数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我前段时间遇到一个事件,一个政府机关让我指导如何提高政府满意率,我问他现在他们的满意度多少,他说99.98%。这个满意度如何获得的呢?原来,在办证的左上角有“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试问,这种情况,办证人能不填满意吗?这就好比一个电影镜头,一个男生温情款款地问女生“你爱我吗?”女生答道:爱。镜头拉下,原来男生用枪顶住女生的腰部。所以,这种满意度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政府冲锋在一线,首先,要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宏观质量监管体系。当然,这个需要分步走,不能一蹴而就。曾经有人问过我关于名牌评选的事情。他问道,名牌怎么是政府评出来的呢?应该是市场产生的啊!这个不用问,这是经济学本科一年级的常识问题。从理论来说,政府评价名牌不是太完美,但是中国的现状从客观程度上决定了需要政府来评价名牌。2008年的时候,全国有100多家所谓的机构、协会参与名牌评选,形式各种各样,名称千奇百怪,特别是有个别地区的报纸评选名牌,无法让企业接受,进退两难。因此,我认为,现在中国政府负责名牌评选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绝对是中国目前最不坏的选择。政府评选名牌,不收费,而且还奖励,毕竟政府有公信力在其中。第二,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中国21个省在进行“质量兴省”工作,这些大质量工作机制建立起来之后产生了很好的效应,确确实实推进了质量的社会化进程。有些省创建了“质量兴省”领导小组之后,如广西就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实施自己的质量项目和质量工程,如湖北林业厅要重点抓植树的质量而非仅看植树的数量。第三,要建立对区域和行业以质量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指标。中国发展的很大成就就是激励各个地方经济增长,而现在很多考核的指标仅仅在于数量指标,无质量指标,哪怕是不完善的质量指标也比完全没有的好。实际上,质量指标并不是完全拿不出来,比如说消费者满意度,如果做得科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质量指标。我们要推行以质量为核心的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指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是质量安全。没有质量安全哪里谈得上需求?有效需求的起点是质量安全。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其落后的国家,只要负责任的政府,都不可能不设立管质量安全的部门。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它有七个管质量安全的部门,甚至美国的财政部都参与质量管理。我们现在属于分段管理,而美国属于分产品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产品,出了问题就找该部门问责。政府应当提供公共服务,显然应当在保障各种安全上,比如国防安全、质量安全等等。首先,安全本身就是风险。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确保的质量安全。只要世界上存在产品,就必然会有安全问题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怎么可能为零呢?这个指标只能下降,因此说“确保质量安全”是不科学的。美国首先承认因为产品产生的伤害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降低其伤害性。美国在其医疗体系中建立了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只要是质量安全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都被详细记录,年度进行统计。这样,相较上一年,那个行业的产品伤害率下降了,证明该管理部门有所作为、有所成效。其次,质量产生伤害是必然的。我们要承认产品的风险性。我们创新,比如转基因产品,至今还未证明是否有危害,因此要在创新和安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为什么国外对技术性法规那么重视呢?顾客满意度,在价格选择上,完全按照消费量的例子太多了,中国到目前为止在评价工业制成品时,就像中国的GDP,只衡量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质量是可以被评价的,尤其在中国地方竞争很激烈,有数量指标更要有质量指标。

建立集成的质量公共服务共享体系。我们强调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在质量指标中一定要包含预测指标。现在在各个地方,普遍开展了公共服务的共享平台,在政府的内部开展质量管理,卓越绩效十分有用。与ISO这样的过程指标不同,卓越绩效它是标杆示范,结果指标。我们现在进行了很多过程认证,他们都是过程指标,这样的体系不一定能与结果正相关。武汉大学正在建立一个宏观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安全的预警平台,利用成熟的互联网的智能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对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从而进行分析,将零碎的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信息。

打造战略性的新兴生产服务性产业。曾经有人问我,神农架有什么好看的?真的能找到野人吗?我认为,要是真的找到野人了,这个地方也就不吸引人了。神农架其实最美的地方就是原始森林。为何现在这么多人爱去那里旅游呢?那是因为它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态,这就是典型的第一产业变成第三产业的例子。在买卖双方中,永远不可能就产品质量等级达到一个共识。买方总是想方设法的降低产品等级,卖方总是想要提高产品等级,那么,这样的产品等级如何判定?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检验机构来评定。因此,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第一个上市的检验公司——华测检测,他们全部做第三方检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再如,北京纤检所,与百货供应商建立第三方检验关系,前年收入2800万!很多人说我们在体制内不能开展第三方服务,千万不要拿体制内来作为托词,人的力量始终是第一位的,质监系统现在有很多机构能够向市场提供第三方服务。因此我们说产业结构要升级,一定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这个最核心的就是质量的检验,要建立地方性质量检测服务平台。我认为建设质检平台并不难,难的是要形成有竞争力的平台。中国近年来国有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集团化发展,会有今天国有企业的新面貌吗?质监系统的质检技术机构,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航空母舰”,缺少集团化。一旦集团化,很多资源可以实现共享,比如人力资源、技术检测平台、前端服务平台。做大技术机构容易,但是不实现集团化,就只会出现低水平、无序的竞争。

最后,我用几句话归纳一下今天与大家讨论的几个问题。质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第一,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保障;第二,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第三,质量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关键前提。着力提高质量,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05-10

程 虹,男,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经济质量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质量”知识巩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