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葡萄园蔬菜间套种调查
2010-02-15李以训
李以训
福建省福安市现有葡萄面积2 666 hm2,产量5.0万t,是我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葡萄生产已成为福安市支柱果业和农业主导产业,其种植区域分布在南部沿海、中部河谷、内陆山区3个生态类型地区,涉及15个乡镇,125个行政村。近年通过生产发展和技术改进,逐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与栽培特点的管理模式及以巨峰品种为主的生产格局。全市从事葡萄生产的果农有2.5万户,近2 000多人从事各种形式的营销,15万人的生产生活与葡萄的种植息息相关。由于地理、区位所占有的优势,葡萄成熟早、上市快,经济效益好,已成为产区农民的一项稳定收入。葡萄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水田改制,使得秋冬蔬菜间套种有了排灌畅通和肥力提升等良好条件,并进一步带动了葡萄采后蔬菜间套种产业的发展。
1 葡萄园蔬菜间套种发展状况
葡萄园蔬菜间套种是随着葡萄产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已成为福安市冬季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间套种果园1 600 hm2,占葡萄园面积的60%,生产面积(包括复种)1 933 hm2,产蔬菜2.6万t,生产产值逾3 100万元,市场营销值超9 000万元。间套蔬菜种类达12大类,约40多种,其中花椰菜、芥菜、茎用莴苣、大白菜成为间套种强势品种,产品行销全省各地和浙江、江西等邻近省份。由于经济效益良好,间套种面积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呈现出稳步的持续发展态势。同时间套种经验和管理技术不断丰富完善,由原来的一茬间套发展到两茬,甚至三茬,间套种比例高的村,间套果园面积达85%,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葡萄园蔬菜间套种的结果,不但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间套种蔬菜的种类和间套种模式
2.1 间套种蔬菜种类
①按蔬菜种类划分,具体可分为11大类,主要有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绿叶菜类、薯芋类、豆类、瓜类、葱蒜类、茄果类、食用菌、绿肥等。
②按食用部位划分,具体可分为7大类:叶菜类,包括大白菜、芥菜、甘蓝、普通白菜(小油菜)、茼蒿、冬寒菜、菠菜、结球生菜、叶用菾菜(牛皮菜)等;花菜类,包括花椰菜、菜薹等;果菜类,包括豇豆、苦瓜、南瓜、豌豆、辣椒等;地下根茎类,包括萝卜、马铃薯、叶用甘薯等;茎菜类,包括茎用莴苣等;其他菜类,包括蒜、葱等;绿肥,有黑麦草等。
2.2 间套种模式 间套种蔬菜的种类很多,同一种类又有多种生育期不同的品种,所以其间套种模式也十分丰富,生产上比较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
①葡萄—普通白菜(小油菜)—花椰菜/芥菜/大白菜等;
②葡萄—大白菜—花椰菜/茎用莴苣等;
③葡萄—花椰菜—茎用莴苣/普通白菜/菠菜等;
④葡萄—冬寒菜/豌豆/叶用甘薯等;
⑤葡萄—豇豆/花椰菜/大白菜/结球生菜/茼蒿等;
⑥葡萄—蜜本南瓜—普通白菜/大白菜/花椰菜/菠菜/茎用莴苣等。
3 葡萄园蔬菜间套种的生产条件和要求
3.1 间套种原则 葡萄园蔬菜间套种必须以葡萄生产为主,蔬菜生产为辅,遵循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规律,不能本末倒置,应做到适当搭配,合理组合,以有利于葡萄老熟休眠和翌年生长为原则,不影响葡萄生长和结果。
3.2 果园及果畦 间套种蔬菜的果园一般要求土层比较深厚,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砂壤土为佳,排灌条件良好。果畦要求尽量做到宽畦、高畦、深沟,规范,密度和株行距合理,可在果园内挖蓄水沟确保旱时用水,每2 000~3 000m2的果园可建1个小型蓄粪池。果园应尽量做到阳光充足,水源有保障,能施入足够的有机肥,以有利于蔬菜生长,达到高产、优质之目的。
3.3 蔬菜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宜因地制宜,以较耐旱耐寒的秋、冬时令蔬菜为主。植株生长的空间不能太高大,尽量选择低矮蔬菜,搭架栽培高度以不超过1.5m为宜,不妨碍葡萄生长,不影响葡萄枝条老熟。套种蔬菜应不与葡萄争夺肥料和水分,树兜要留出直径1m的树盘带,种植的蔬菜种类和品种与葡萄应尽量没有同源交叉传染的病虫,若有,一定要做好病虫防治工作,特别是大白菜要注意防控霜霉病,后茬应轮作其他蔬菜。
3.4 中耕施肥 葡萄园间套种蔬菜应尽量做到施足基肥,薄肥勤施,既要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又不让葡萄根系缺肥,提倡使用无公害肥料和农药。葡萄根颈部周围不种蔬菜,忌种植时深翻和伤根太多。为了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可把果畦两旁的土稍许耙下,扩大蔬菜畦,待蔬菜采收后,再把土壤刮回果畦。此外,种植不能太密,一般以 800~1 000株·(667m2)-1为宜,必须有利于蔬菜生长,有利于护畦,护葡萄。
3.5 间套的时间和方法 一般间套期为9月中下旬~翌年2月中下旬,生产期150~180 d(天),个别果园为200 d(天)。葡萄于8月中下旬采摘结束后,施产后肥、灌水,让果园土壤休息1个月,经过养墒、阳光透晒,于9月中下旬开始移栽菜苗或直接播种,部分蔬菜如豇豆、苦瓜可在葡萄采摘尚未结束时提前移栽于间套畦上。但过早间套对葡萄根系生长不利。当间套种蔬菜结束生长时,一般已到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葡萄则开始进入萌芽期。
另外,套种过程要合理计时,科学安排,茬数适当,2月下旬或3月上旬套种采收要尽早结束,否则会影响早春清园、葡萄的萌芽生长等。间套种蔬菜的葡萄园要适当稀植,少用除草剂,多采用人工锄草和拔草,以减少对葡萄根系的不良影响。
4 葡萄园蔬菜间套种的利弊分析
4.1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间套种提高了光、温、水、热资源以及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空间、时间、资源三大因素,使间套种有条件向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是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有效形式。
4.2 有利于创新耕作模式和提高效益 多年实践证明,葡萄采后间套种蔬菜是一项投入成本低,时间短,见效快,实用性强,农民易操作的生产模式。它的发展丰富了“菜篮子”工程,促进了大面积葡萄园和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有利于蔬菜生产向适地生产、区域化供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3 有利于改墒清园、促根增肥 通过间套种、中耕施肥,对落叶、落果、病虫果枝、残枝等杂物进行清理、填埋,减少了病虫源,有效地把秋冬清园同生产结合起来。蔬菜管理过程的松耕、浇水、施肥既促进了葡萄根系更新生长,又维护和改善了土壤墒情,防止了土壤板结,有利于葡萄产后恢复和翌年早春的生长发育。此外,蔬菜残株的回田压青,既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又能提高供肥能力,在葡萄生长季尚可酌情减少施肥量。
4.4 有利于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生产 通过不断总结,蔬菜间套种耕作技术和栽培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规范的技术,使生产做到准确计时,科学布茬;精细播种,壮苗移栽;合理密植,适时间收;合理施肥浇水,严控病虫;从而使葡萄园蔬菜间套生产达到了精管、细管,增效增收之目的。
4.5 不利于降低果园病虫源基数 由于早、晚秋气温仍较高,间套种的结果使病虫害比较活跃,因而增加了农药使用次数,加上农民对低残农药的使用还不够重视,易造成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同时蔬菜病残株遗留于果园也会导致病原菌增多,若加上果农清园不彻底,将不利于翌年果园的病虫防治。
4.6 不利于果园休养 间套种蔬菜的果园基本上处于周年生产状态,生产期长,休闲期短,不利于果园土壤、微生物、葡萄根系等的恢复,造成果园耕作强度大,对葡萄生产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