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0-02-15龙爱华
龙爱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加快推进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龙爱华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地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我区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使各族群众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新疆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作生产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新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多民族地区,在这样一个特色非常鲜明的区域,文化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好引领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央对新疆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新疆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包括艺术表演、图书馆、群众文化、文物博物、电影、娱乐等门类齐全的文化事业格局。截止2009年,全区公共图书馆98个,其中县级图书馆83个。群众艺术馆15个,县级文化馆94个。乡镇文化站建站率达到76.4%,村委会文化(图书)室建室率达到77.6%。近年来,在全区范围实施“丝绸之路边疆文化长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文化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9亿元(其中中央补助3.5亿元),已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建设网络。2009年末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4.8%。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初具规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主抓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建立基层服务点,为各族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服务。2003年建立以来,区财政先后拨专款1千多万元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中心的各项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自治区分中心已初具规模,可为各支中心和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相继投入400万元建设完成新疆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源库等七个资源库,同时在10个县(市)级支中心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已完成61个县(市)级支中心,555个乡镇文化站,760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投入资金一亿多元,目前已初步搭建起区级分中心和县支中心、乡、村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自治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框架和服务平台。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目前,自治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活动以及“乡村文体竞赛”等已成为我区覆盖面、参与面、持续时间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与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8年1月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截止2009年,我区已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6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09项,国家和自治区每年投入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经费近2000万元,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了有效保护。2009年国家已经投入3.5亿多元,对丝绸之路新疆段的21处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五)精品工程成效显著,艺术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自治区突出抓好精品创作生产,实施了“一团一精品”工程,全区文艺舞台涌现了一批体现“三贴近”原则,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深受各族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先后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奖项,为自治区争得了荣誉。截至2009年,全区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已达到90个,初步形成了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包括歌剧、话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剧种的文化艺术发展新格局。
(六)对外文化交流成绩斐然。截止2009年,自治区的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项目达476项,5043人次,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文物)交流。
二、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公共文化服务思想认识不足。多年以来,我区部分地方领导忙着抓经济建设,对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现象,公共文化建设观念比较淡薄。2、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档次低、功能少,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运转经费十分紧张,导致部分乡镇活动阵地建设差,对群众没有什么吸引力。3、政策性法规缺失。目前我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4、专业文化人员严重匮乏。表现为文化人才种类不齐全,部分专业人才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文艺人才出现断层;行业分布不均衡,创新文化产业人才严重缺乏等等。
(二)面临的挑战。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又与多个国家相邻,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着与我国其它省市不同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是:1、多民族聚居、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度。2、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增大了经费的投入,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3、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加快推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与任务。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自治区的相关部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维护新疆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现实要求,对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实现新疆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从规划制定、投入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硬性考核指标。改变目前把文化当作软任务,重视不重视、抓与不抓、抓得好与不好无从考评与监督的状况。
(二)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随着自治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族人民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日益凸显,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诉求更为强烈。作为政府首先应对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结合新疆实际,制订相应政策和方案,明确公共文化服的目标内容,明确政府的责任,积极推进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确保文化设施正常运行。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我区的农牧区倾斜。要积极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落实好配套资金,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馆舍面积不达标、设施设备落后、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地州两级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改造。积极推进村文化室建设,充实村文化室内容。积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全覆盖的目标。
(四)建立稳定可靠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政府要突出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就我区来说,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建设基础差,底子薄,积累少,要体现跨越发展必须真正有大幅度的投入,最低也要确保省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收入增幅,确保足额落实国家项目的各项配套资金。要积极推动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地方按比例分担的县乡村公共文化投入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保障基层群众看书看报、看戏、参加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要制定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公益文化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在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基本职能的同时,可采取政府采购、委托承办、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要建立资金管理监督机制,用好管好公共文化资金,确保文化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疆各族人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诸如“文化部门组织策划、公共媒体宣传造势、企业社会大力支持、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等新路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政府、社会、公众多赢的目的。要认真落实扶持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捐赠的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和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六)抓人才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素质。首先,一方面要把好“入门关”,探索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其次要,要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轮训,提高服务本领。第三,要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名人的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等业余队伍建设。第四,要在农牧区行政村发展农村文化管理员,城市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指导员,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第五,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活力。可以参照医疗卫生系统鼓励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一样,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热爱文化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大中专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第六,大力培养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国家将从今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15所艺术类院校为新疆定向培养142名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疆文化事业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的体现,更是一项惠民工程,各地州、县市应抓住机遇,做好招生工作。第七,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开拓新型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必须加以重视。
[责任编辑:何瑞霞]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0.04.006
D67
A
1674-6287(2010)04-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