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安徽省与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2010-02-15汪晓胜邹彦林黄学华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230001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2期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信息化

汪晓胜 邹彦林 黄学华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230001

推进安徽省与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汪晓胜 邹彦林 黄学华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230001

推动我省与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发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们的指导意见》,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承接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从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领域、社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联动等方面推动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发展,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跨区域的行政服务。

长三角;信息化;一体化;研究

信息化具有丰富区域资源、节约交易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绩效、改善居民生活等先进的品质,有助于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在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们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专门写了一节信息化建设,提出“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统一数据标准,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意见,充分说明信息化是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区域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公平、有序、协调的信息化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对区域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一、推进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背景

安徽信息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进入2000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于2003年做出了建设“数字安徽”的重大决策,把“数字安徽”作为构建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改善发展环境的六大基础性工程之一,并提出了2003年~2007年的近期目标以及到2020年的远景目标。截止到2007年底,“数字安徽”框架基本建立,本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推进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调动我省基础网络运营商的积极性,推进我省与长三角城市互联网络交互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内高速交换,提高区域互联互访速度,提升我省与长三角城市间互联网络的交换能力。积极推进我省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形成泛长三角地区无线宽带网络的无缝对接。

2.促进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提高超级计算、存贮中心、容灾备份等基础设施共享水平,提倡区域内数据互为备份。

3.引导主营移动通信企业开展泛长三角移动通信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促进构筑区域移动通信一体化网络,实现区域移动通信“同城收费”或对区域内通讯费用实行优惠。

4.创造条件,推动区域内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积极协调各地广电部门,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推动区域内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节目资源的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二)推动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共享

1.加强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主要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医保、公积金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互联和信息资源集成,构建一体化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如智能卡、交通卡等。

2.加快我省与长三角地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的原则,大力推进网络平台、软件系统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合作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为民服务系统。加强我省与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整合和政务协同的途径构建面向公众服务的各种政务应用系统,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各类公共服务系统的入口和出口,重点建设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网上为民服务系统、网上行政许可项目在线服务系统等。

4.完善我省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共同探索实现跨关区、跨检区的申报、审单、验放的协作机制;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内进出口代理市场建设;探索建立泛长三角区域便捷通关企业统一认定标准和管理互认机制。

(三)促进区域经济领域信息交流

1.扩大区域农业信息共享。开展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我省农业信息网络的功能实效,发布我省农产品信息,获求长三角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促进我省涉农组织或企业开展网上交易和产品出口;推进泛长三角地区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2.推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我省建立在工商系统的市场主体数据库的投入、开发、利用。一是在市场主体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市场主体征信系统,充分运用工商系统已经初步建立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商部门)体系,促进市场主体征信系统的建立完善;二是在市场主体数据库的基础上,搭建全省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我省各部门的信息孤岛问题,使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为经济管理相关部门共享,为长三角各省、市信息交互、共享奠定基础。

3.完善区域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加快建立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体系,普及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构建覆盖咨询、交易、投诉、仲裁等环节的监管服务体系。探索建设泛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综合门户网站,构建泛长三角区域电子商务等三方实名认证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内电子商务交易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和网站信息的集中发布。

(四)推进社会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1.以信息化促进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2.以信息化促进社保、医保异地支付。3.推动区域地理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建设。4.构建泛长三角一体的危机预警联动管理信息系统。5.推进区域内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五)推动区域信息化支撑体系的联动协作

1.促进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利用我省科研、人力、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我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战略协同,促进信息产业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性引进外资、市场共享、规划衔接、竞争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格局。

2.依托信息网络,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和重要的科研设施共享协作服务网络”、“科学技术数据库”和“国际技术标准库”,将我省主要仪器、重点实验室和相关科研设施组织到“一网两库”中,与沪苏浙开展科研技术、设施共享协同,为提升区域信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信息产品研发能力提供公共服务。

3.实现信息化人才培养、专业资质互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建立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信息化区域培训基地,培养区域紧缺高端人才;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专业资格、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水平)互认和人才自由流动;加强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的互补互通。

4.构建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区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区域信息安全应急防范综合技术支撑平台。以交叉认证和资源共享为导向,实现全省电子认证平台和上海、江苏、浙江的认证平台无缝接轨,解决网路中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推动重点网上服务信息系统电子认证证书的跨地区应用,发挥CA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作用。

三、加强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省市级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区域信息化工作协调机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不断优化网络资源,实现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建设。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区域内信息主管部门层面的交流沟通,促进区域重大项目的合作。逐步培育多种形式的市场组织、合作联盟、合作论坛、促进信息化合作的顺利开展。

2.研究制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及规范。随着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入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需求日益强烈,制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及规范势在必行。当前,要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结合泛长三角重点政务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信息传输技术规范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推动泛长三角地区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分类、筛选、汇聚、传输、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3.以政府主导引领信息一体化建设。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一体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需要涉及众多的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需要树立“一条心、一股劲”的全局意识去不断解决矛盾与问题向前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的特点是兼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4.探索建立区域信息化合作的发展模式、投融资方式。确立共同发展的区域信息化项目,确定合作项目的利益分配、合作机制、实施办法,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探索建立多方政府共同投资引导的项目合作模式;兼顾各方利益,引导形成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项目合作发展模式;确定合作目标,探索形成合作协议、备忘录等合作项目的深化模式;利益分配与补偿相结合,鼓励信息化企业在生产、销售、流通、技术、管理、市场等形成的联合模式。

5.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我省与长三角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了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在各领域的应用。我省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投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工商信用数据库、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等。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52

猜你喜欢

长三角区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月“睹”教育信息化
分割区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区域发展篇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