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绿色发展之路 建生态科技新城
——贵阳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2010-02-15贵阳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9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贵阳高新区

■ 贵阳高新区管委会

走绿色发展之路 建生态科技新城
——贵阳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 贵阳高新区管委会

贵阳高新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贵阳高新区正围绕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进入了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跨越发展时期。

一、生态科技新城之由来:拓展发展空间,培育经济亮点

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展贵阳高新区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贵阳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贵州省、贵阳市对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积极支持贵阳高新区申报建设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并提出将贵阳高新区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

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支持下,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贵阳国家高新区调整区位,正式认可和支持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标志着贵阳高新区正式形成“一区三园”(新天园、金阳园、沙文园)的发展布局,标志着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有力促进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从生态园区到生态产业经济带再到生态科技新城,贵阳高新区旨在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二、生态科技新城之内涵:发展绿色经济,构筑产业支撑

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基本内涵:“绿色之都、产业高地、创新之城、黄金商圈”。

1.绿色之都

“绿色之都”就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居更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要求,形成绿化特色,塑造园区个性,形成自然、清新、生态的园区环境风貌;重点加强对沙文园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与人工湿地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主要水系、主要干道和各个功能区之间,高标准规划具有生态、绿化、美化功能的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和防护隔离带,不断优化空气、水等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富有生态内涵的现代化园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企业、绿色单位,积极倡导绿色GDP、绿色文明等等,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经济与生态更加和谐。

2.产业高地

“产业高地”就是要围绕“高新产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突破”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着力把贵阳高新区打造成全省、全市的产业高地。

(1)重点打造以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2010年4月,贵阳高新区召开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为贵阳高新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把脉”、“献计”,提供决策参考。目前,投资40亿元的振华集团建设锂离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L E D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等项目的振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开始启动,贵阳高新区将充分发挥贵州在磷、锰、稀土等资源方面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原材料工业基础,力争到201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2)强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落地

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已落户贵阳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振华新材料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全力协助上海华鼎投资有限公司尽快完成中京5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重组并购工作;抓好贵阳汇通膜科技公司复合反渗透膜及装备国产化项目、振华云科片式薄膜电阻器生产线技改项目、宝源阳光公司年产800吨太阳能多晶硅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3.创新之城

“创新之城”就是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实现创新资源聚集,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业绩突出。

(1)完善创新支撑体系

先后完成创业大厦、火炬大厦、火炬软件园等创新创业设施建设,整合了创业服务中心、贵州大学、振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资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全区拥有863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余个。到2012年,力争新建成1至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强化创新企业培植

目前,全区拥有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占全省的53.6%;拥有上市企业10家,占全省的58.8%;12家企业入选贵阳市五个“十大企业”(十大重点工业、十大重点药业、十大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企业及十大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占其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3)建设孵化培育载体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先后投资1亿3千余万元建成了火炬大厦、贵阳火炬软件园等孵化器。2009年,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了占地20000平方米贵州首个“大学生创业园”,吸纳了7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经营收入已达600余万元。建立了首期占地20000平方米的贵州首个“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并以贵阳归国留学人才创业园为平台,成功申报为“贵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4.黄金商圈

“黄金商圈”就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将金阳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商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中心、信息软件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形成全省、全市最具活力、最为繁荣的城市商圈之一。

(1)科技商务中心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中央商务区(C B D)和生态科技商务区(E B D)建设,积极打造精品工程、标志性建筑,建设贵阳一流的中央科技商务中心。

(2)科技研发中心

积极与市科技局共同推进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中铝国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在高新区建设轻金属及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帮助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贵州森瑞环保管业有限公司申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贵州航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贵阳高新旭之辉密封件有限公司申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孵化创新中心

依托国家级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为孵化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争取国家、省、市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等多方面支持,同时大力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信息软件中心

以西部研发基地、创业大厦、科技大厦、郎玛总部、天空软件大楼建设为载体,促进省内外优势I T企业在高新区有效聚集,积极发展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软件和电信增值服务软件,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建设省级软件与服务外包示范区。

(5)资本运营中心

积极引入金融、保险、证券、创投、风投、资产管理、担保等机构,加大与国开行、工行、建行、浦发银行、南充银行、市商行、市工投、省风投等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力度,努力把金阳园区打造成资本聚集区和资本运营中心。

三、生态科技新城之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建设生态科技城,需要形成良好的体制、政策、人才环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构筑起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为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贵阳市委、市政府对贵阳高新区、白云区的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实行“上合下分”(主要领导交叉任职、其他领导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同时从发达地区、中央有关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干部到高新区工作;同时,试行人才派遣制,在缓解人员不足的同时大大降低用人成本。完善政策法规。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贵州省、贵阳市、贵阳高新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制定《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2010年年底将按程序颁布实施。强化人才支撑。针对留学归国人才入区创业,贵阳高新区制定了《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鼓励和扶持留学归国人才创业若干措施》;针对两院院士入区,出台了《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作为贵阳高新区规划设计、产业发展顾问。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了《贵阳高新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支持贵阳高新区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book=60,ebook=28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贵阳高新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遂宁高新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