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型:中国经济模式的理想选择
2010-02-15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 唐双宁
自然科学“三角型稳定性”原理其实是一个普遍性原理,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适用。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样需要选择三角型的发展模式。
这个三角型的第一只角是速度。我国应把8%-9%作为经济增长的中长期目标。从历史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既不能太慢,也不能过快,更要防止大起大落。大起之后必有大落,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理想状态应当是“缓起缓落”。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低于8%,但也不宜高于9%,否则将带来结构问题、后劲问题、就业问题、未来危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实现8%-9%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平均分布,后发地区可以快一点,先发地区应当慢一点;第三产业可以快一点,第一、二产业可以慢一点。国家在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的同时,应当辅以政策调节的办法实现这一目标。
这个三角型的第二只角是结构。要保持三角型的稳定性,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是调整好八个结构:一是调整发展结构,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调整增长结构,逐步实现出口、消费、投资的协调增长;三是调整城乡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四是调整地区结构,逐步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五是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六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实现大中小型企业、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均衡发展;七是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社会急需的各类适销对路产品;八是把握发展动态节奏,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哪些生产、哪些研发、哪些开采、哪些储藏,规划好当前和长远的协调发展。为了使上述八个方面的调整逐步到位,当前投资应当向六个方面进行重点倾斜:一是继续投向适度比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文教卫生、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三是继续补民生之课,特别是大补快补环境保护、国民教育、文体旅游、医疗卫生及重大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海洋、极地、外空、国防、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国家创新战略前沿方面的研发投入;五是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原材料与海外投资;六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投入,如防沙治沙、植被建设、江湖治理等等。
这个三角型的第三只角是安全。重点有四:一是通货膨胀问题;二是不良贷款问题;三是财政赤字问题;四是过高的外汇储备问题。这里重点谈一下不良贷款问题。为抗击金融危机,配合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去年全国银行贷款新增近10万亿元,且极不均衡。从月度看,最高的3月份新增 1.89万亿元,最低的 10月份为0.25万亿元。从季度分布情况看,一季度增加4.58万亿元,二季度增加2.78万亿元,三季度增加1.3万亿元,四季度新增不足1万亿元,前高后低,起落过大。我们应当认识到,银行信贷同宏观经济紧密相连,具有典型的“潮水效应”。许多放款时认为很好的项目,由于宏观形势的变化,会成为不良贷款。当然,由于宏观形势的好转,有时不好的项目也会变为好的项目。上世纪 90年代初,一年多时间的经济过热,带来的是十年的不良贷款艰难处置,国家通过剥离、注资等手段先后拿出2万多亿元资金。总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当然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必要成本,但这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当认真汲取。
三角型的形状应该因势而变。这个三角型一般不是等边三角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各角度数(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在经济下滑阶段,如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下滑时期,可将“速度”作为三角型的“钝角”(即大于90度);而在经济上升阶段,如当前经济企稳回升时期,可逐渐将“结构”作为“钝角”;同时要永远保持“安全”这个角的一定度数。这里,各个角的度数确定必须符合经济稳定性的起码要求,使三角型体现稳定优先,因势而动,突出重点,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等原则。
中国经济只有在速度、结构、安全上构成三角型关系,才能稳定;只有在动态中调整三角型各角“度数”,才能在稳定中持续、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