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加工中的振动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02-14黄力刚
黄力刚,苏 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9)
当车床发生振动时,工件表面质量恶化,产生明显的表面振纹,粗糙度增大,这时必须降低切用量,使车床的各种效率大大降低。强烈振动时,会产生崩刃现象,使切削加工过程无法进行。由于振动将使车床和刀具磨损加剧,缩短车床和刀具的使用寿命;振动伴随有噪音,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使工作环境恶化。因此,我们应了解振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其规律,并加以限制或消除。
1 振动的概念及分类
在自然界和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的现象。这种往复性的机械运动,称为机械振动。如乐器的琴弦或簧片的振动,发动机开动时机身和地基的振动等。
机械振动的形式很多,随着分类方法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按产生振动的原因分类,则可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1)自由振动。当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只靠其弹性恢复力来维持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由于振动系统存在阻尼,故自由振动往往很快衰减而消失。
(2)强迫振动。系统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
(3)自激振动。系统具有非振荡性能源和反馈特性,从而引起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维持振动的交变力由运动本身产生和控制。
2 车床振动的原因分析
车床在工作中影响加工的振动主要属于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2.1 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
强迫振动是由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所引起和维持的振动。支持振动的干扰力,是由外界产生的,振动的特性由外界决定。因此,为了消除强迫振动,首先必须了解振动产生的原因,并确定引起振动的根源——振源。
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系统外部的周期性干扰源;
(2)旋转零件质量偏心产生的离心力;
(3)运动传递过程中传动零件的误差;
(4)切削过程中的间隙特性。
车床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的振源有两种:一是来自车床内部的机内振源;另一种是来自机床外部的机外振源。
机内振源——车床上电动机的振动,包括转子旋转不平衡及电磁力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机床回转零件的不平衡,如皮带轮、卡盘、刀盘和工件不平衡引起的振动;运动传递过程中引起的振动,如变速操纵机机构中的齿轮啮合时的冲击力,卸荷带轮把径向载荷卸给箱体时的振动,三角皮带的厚度不均匀,皮带轮质量偏心,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尺寸及形位误差引起的振动;往复部件运动的惯性力,如离合器控制箱体的正反转引起的惯性力振动;切削时的冲击振动,如切削带有键槽的工件表面时循环冲击载荷引起的振动;车床液压系统的压力脉动。
机外振源——其他机床、锻压设备、火车、汽车等通过地基传给车床的振动。
2.2 自激振动产生的原因
自激振动是在没有外来的周期性干扰力的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引起的交变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这种振动是由振动过程本身引起某种切削力的周期性变化,又由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切削力反过来加强和维持振动,使振动系统补充了由阻尼作用消耗的能量。当振动运动停止时,该交变力也就消失。这种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一般称为切削颤振,简称为颤振。
自激振动的特点主要有:
(1)自激振动是一种不衰减振动,外部振源在最初起触发作用,但维持振动所需交变力是振动过程本身产生的。因此系统运动一停止,交变力也随之消失。即停止切削运动,自激振动也随之消失。
(2)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3)自激振动是否产生以及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系统周期内输入和消耗的能量对比。
3 减少及消除车床振动的措施
3.1 减小和消除强迫振动的措施
(1)减小或消除振源的激振力。其一,是消减工艺系统中回转零件的不平衡。对转速在600 r/min以上的回转零件,在使用时就应注意其结构与回转中心的对称性;在使用中应进行动、静平衡,以减小回转类零件因不平衡引起的离心力及冲击力;其二,是提高传动零件的制造精度。提高传动零件的制造精度是为了减小或消除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传动齿轮的制造精度和装配质量,或采用对振动冲击不敏感的高阻尼类材料制造传动件,以有效地减小振动。
(2)改进传动机构的缺陷与隔振。为了防止液压传动引起的振动,最好将液压泵与机床分离开,并采用软管连接。技术要求高的精密机床,最好采用叶片泵或螺旋泵,减小压力脉动。对于从机床外部由地基传来的干扰振动,则主要是采用隔振措施,使由内、外振源激起的振动,不能传到刀具和工件上去。如电动机安装隔振橡皮。
(3)提高工艺系统本身的抗振性。提高机床、工件及刀具的刚度,都会增加系统的抗振性;增加阻尼,也是减小振动的有效办法。应在结构设计时,考虑增加阻尼及刚度,以达到减振目的。
(4)调节振动源频率。在选择转速时,尽可能使旋转件的频率远离机床有关元件的固有频率,避开共振区。
(5)采用减振器与阻尼器。当使用上述方法仍无效时,可考虑使用阻尼器或减振器。
需要指出的是,强迫振动只有在高速切削车床和重型车床发生谐振的情况下,才会影响加工质量。在大多数中等速度的车床上,强迫振动常常是离谐振频率范围较远的非高频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引起处于不同方位的结合面中的间隙的改变,故不影响车床的工作性能。
3.2 减小和消除自激振动的措施
切削过程中的自激振动,既与切削过程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结构有关。消除、减小自激振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减小内激振力。在工艺上有以下途径:
(1)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其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合理选择;
(2)合理的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其包括前角、主偏角、后角及刀尖圆角的选择;
(3)合理安排刀尖高低及润滑;
(4)提高工艺系统的抗振性。
4 提高工艺系统抗振性的措施
4.1 提高工件系统的抗振性
在工艺系统中,工件系统往往是易于发生振动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工件系统的抗振性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可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地采取下列措施:
(1)尽可能在接近加工处夹紧工件,使切削力接近夹持处;
(2)沿工件全长多夹数点,以减少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
(3)车削薄壁管时,管内灌水、油或砂,以提高工件系统的阻尼性能;
(4)提高轴类工件顶尖孔的质量;
(5)加工细长轴时采用中心架;
(6)采用一种能在刀具和工件间实现附加联系的装置,如车床上使用的跟刀架、跟刀架式刀夹以及浮动刀夹等。这些装置可在“刀具-工件”系统中实现力的内封闭,起了提高系统刚度、从而也间接提高抗振性的作用。
4.2 提高刀具系统的抗振性
(1)增大车刀截面,减小悬伸距,磨光车刀定位面;
(2)提高刃磨质量;
(3)装在圆柱刀杆上的刀具,要采用保证正确定心的配合。
5 结束语
车床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不仅会影响机床的动态精度和被加工零件的质量,而且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和刀具的耐用度。我们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振动产生的原因,合理的选择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和装夹方式等,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提高加工质量。
[1]孙 胜.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车琴香,朱国良.车床在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振动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日)星铁太郎著;顾崇衔,等译.机械加工颤振的分析与对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韩布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