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土保持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2010-02-14黄荣珍扎西顿珠
黄荣珍,李 凤,扎西顿珠
(1.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2.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西藏拉萨 850001)
西藏水土保持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黄荣珍1,李 凤1,扎西顿珠2
(1.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99;2.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西藏拉萨 850001)
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西藏
西藏自治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壤侵蚀面积广、类型多,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高。近年来,西藏在水土保持机构建设、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在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高山草甸人工移植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措施和落实监测监理制度、复耕等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建议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机构,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和宣传教育等,以加快西藏水土保持工作发展。
为促进不同区域水土保持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拓宽水土保持工作思路,2009年 8月 5—12日,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组织部分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赴西藏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活动。在藏期间,专家们途径林芝、山南、日喀则、那曲 4个地区,重点参观考察了林芝雪卡水电站、省道 307与 204沿路、江孜县日朗沟小流域、雅鲁藏布江与国道 318交汇沿岸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谈谈考察的体会与建议。
1 西藏的基本情况
西藏素称“世界屋脊”,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包括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和喜马拉雅山地等地带。境内海拔在 7 000 m以上的高峰有 50多座,平均海拔 4 000m以上,故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是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有“亚洲水塔”之称;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形复杂,兼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地区年均温度在 -2.8℃~11.9℃之间,年均降水量在 74.8~901.5 m 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不同地区差异极为显著。雨季分明,降雨集中在 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80%~90%。
西藏国土面积 120多万 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区常住人口为 277.0万人。农用地面积 7 761.94万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64.56%,其中草地、林地、耕地、其他用地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 83.0%、16.3%、0.5%、0.2%。境内土壤水平分布规律明显,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砖红壤、黄壤,一直到荒漠草原土、高山荒漠土共 29种。全区植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为我国森林和原始林最大的林区之一,有高等植物 6 400多种。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丰富,境内流域面积大于 1万km2的河流有 20余条,年均径流量 4 482亿 m3;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 30%。金沙江、澜沧江流经西藏,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地下水资源总量约 1 107亿m3。西藏的冰川面积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 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 332亿m3,是全区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
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复杂多样,土壤类型多样,导致西藏冻融侵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及重力侵蚀等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存,产生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高;降雨或冰雪融水相对集中,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土壤侵蚀;过度放牧、矿产无序开采和开发建设不当行为等破坏原生脆弱植被和地表状况的活动,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水土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
2 考察内容分析
近年来,西藏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建立了水土保持专门机构,充实了科技人员。2004年8月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属差额事业单位,编制 65人,下设生态建设科、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水土保持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所、水利技术服务队和办公室(包括财务、人事、后勤中心)。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为契机,相继成立了 7个地(市)级水土保持监测分站、28个县级水土保持监测站。加大了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截至 2009年上半年,完成区外培训 25次,110人次;区内培训 12次,153人次。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培训和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等,既优化了专业技术队伍,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又增强了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
(2)完善了规章制度,加强了监督执法。制定并出台了《西藏自治区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暂行规定》、《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治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对国家和自治区批准的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首先是水利建设项目,要求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如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到了水土保持措施与工程主体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有效地保护了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举办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培训班,邀请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自治区法制办等单位的专家授课;通过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开展了多次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行动,加大了对资源开发区的强制性保护力度,对全区矿产、旅游、藏药等资源开发活动进行执法检查,在全区范围内禁止开采砂金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通过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促使各行业对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较好地树立了行业形象。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近年来,在完成《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1998—2050年)》的基础上,西藏又先后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 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等规划。截至 2009年 5月,全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5km2,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如江孜县日朗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位于海拔4 000—5 000 m的喜马拉雅山系北坡,雅鲁藏布江中段南侧支流年楚河中上游的右岸,地形破碎,剥蚀强烈,是西藏地区冻融侵蚀、水蚀和风蚀较具代表性的流域,总面积 25.32 km2。自 2001年至 2008年经过 7年的治理,通过平整土地,修建隔坡梯田并栽植树木、种植牧草和封禁等措施的实施,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不到 30%增加到了 60%,坡面径流和泥沙基本得以拦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冰川退缩、雪线升高。冰川和雪被是气候作用的产物,是江河发育的源流和形成持续径流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显著标志。这次从拉萨前往日喀则的路上经过了卡若拉山口,有幸和冰川超近距离接触。卡若拉山口海拔5 200 m,洁白的冰川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卡若拉冰川在逐年退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附近其他高山上覆盖的冰雪与其下方高寒草甸之间宽大裸露的间隔得到佐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西藏也出现暖化趋势,冻融消融作用加强,“固体水库”退缩加快,“生命之源”消亡和冰湖溃决潜在威胁加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西藏的生态与环境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3 体会与建议
通过考察,切身体验到西藏地域宽广,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但由于该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多种多样,生态环境异常敏感脆弱。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涉及到临近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的制定与实施,为西藏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其不仅明确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改善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防止起沙扬尘等专项目标,而且从退牧还草、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农村沼气建设、封山育林、防沙治沙、地质灾害防治、鼠虫毒草害防治、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公益林保护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开展工作,起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青藏铁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被破坏的高山草甸进行了人工移植;林芝雪卡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重视落实监测监理制度,对弃渣场采取边坡稳定、绿化、复耕等措施值得借鉴学习。
下面对西藏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和理顺水土保持机构。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80%以上,多种侵蚀类型并存,自然条件恶劣,不仅治理任务重,而且治理难度大,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土保持队伍,各项业务都无法全面展开。
(2)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循序推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前期以水利工程建设为突破口的基础上,在自治区政府协调下,水利水保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逐步在其他行业的生产建设项目中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重视对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可研阶段进行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对方案进行优化比选,选择有利于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同时,在项目实施期间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并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3)加强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需要翔实、大量的基础数据,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土壤侵蚀背景数据库,利用“3S”技术开展全区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对典型侵蚀区域进行现场实地调查,实现宏观普查与微观调查相结合。查清土壤侵蚀总面积、各种侵蚀类型面积及其分布,土壤侵蚀成因、形式、发生过程及其危害等,为保障西藏高原生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离不开干部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树立碑牌、刷写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宣传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民众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推动西藏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力争建成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试验示范、效益监测、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应用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和示范基地,起到打造精品、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成为水土保持科技人员、中小学生和普通民众等参观学习的户外教室,成为普及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注: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局、林芝地区水利局、日喀则地区水利局为这次考察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谨表示衷心感谢!
S 157
C
1000-0941(2010)12-0062-02
黄荣珍(1975-),男,福建莆田市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水土保持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0-09-30
(责任编辑 李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