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江河源头涌春潮水利发展谱华章

2010-02-14马生录

中国水利 2010年13期
关键词:青海省水利水资源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青海省水利厅党组立足于服务民生、支撑经济、保护生态工作大局,着力加强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各项工作,认真研究全省水资源的情况与特点,并针对水土资源极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调配能力低、工程性缺水严重等突出问题,将西部大开发水利建设作为新世纪青海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考虑,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使青海省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0年共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0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99年全省水利投资总额的2.1倍,不仅使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力加强,面貌大为改观,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10年来,青海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

一、规划前期:打牢水利科学发展基础

10年来,青海水利部门把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作为重要环节,千方百计筹措前期工作经费,先后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十五”水利发展规划》《青海省“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湟水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青海省黄土高原淤地坝规划》《小水电代燃料规划》《青海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等一批重点规划,开展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青海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今后水利发展提供了依据。湟水北干渠、调水总干渠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扎毛、夕昌、马什格羊、哇沿等4座水库进入全国中型水库规划,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得到加强,为近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争取立项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10年来,青海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一批水利骨干工程相继建设或建成。黑泉水库建成运行,盘道、硖门水库下闸蓄水,5717国际粮援项目、西宁第七水源和第一、二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调水总干渠工程,石头峡电站,恰让、扎毛、下湾水库开工建设并顺利实施。通过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和统一调度,增加了水资源有效供给,提高了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三、民生水利建设: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10年间,累计投入资金148 063万元,解决了235万人、1 09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流域和区域相结合,采取打捆形式,积极推进湟水流域、黄河谷地、海南台地和柴达木绿洲四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83.73万亩 (5.58万hm2),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从10年前的0.35增加到0.40以上,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显著提高。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开展了农田草原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6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初见成效,并顺利通过国家达标验收,新一轮1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展顺利,将于2010年全部达标验收。

四、防灾减灾工作: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开工建设了湟水河、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玉树州结古镇、果洛州大武镇等重点城镇防洪工程。投入资金4.75亿元,先后对41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水库效益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多种措施联合运用,基本能够防御常遇洪水,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五、水保生态: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取得明显效果

坚持“东治西防”的水保工作方针,在东部地区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西部地区突出生态自我修复。10年来,共投入水土保持建设资金7.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192 km2,治理小流域107条,建成淤地坝562座,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4万km2。突出把坡改梯和退耕还林还草作为东部干旱山区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先后建成了互助东山、湟中海子沟等以集雨节灌为主的农业综合示范区,建成集雨水窖14.48万眼,有效地解决了东部山区缺水矛盾。按照上拦、中截、下疏的治理思路,对西宁市瓦窖沟等14条灾害性沟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减轻或消除了洪水威胁。加强城市水保工作,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西宁南北山绿化工作,把河道治理与城市绿化结合起来,倾力打造宜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六、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两项法律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定额管理、水功能区划等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加强了对黄河干流、湟水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控制超总量、超定额用水,促进节约用水。西宁市、格尔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稳步推进,柴达木地区水权制度建设开始起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完善水资源质量通报制度,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查,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加强了监测。

七、水利法治建设:为水利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国家水法律和法规,结合青海实际,先后制订和修订了省级地方性水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0多部,初步建立了具有青海特色的水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为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依据。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河道内滥采乱挖、破坏水工程和水土保持设施等专项执法检查,规范了各项水事活动,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八、水利改革:为水利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省、州(地、市)、县三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网络,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在省内建立了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信誉档案。启动并完成了全省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分别为97%和68.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水利投融资机制,重点在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和利用银行信贷开展水利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水务一体化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得到加强。

猜你喜欢

青海省水利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