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利得到长足发展
2010-02-14汪栋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间,中央补助甘肃水利建设资金累计达到128.8亿元,是自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中央补助资金的7倍,年均投资强度12.9亿元。中央水利投入也成为甘肃省水利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占甘肃水利投入的49%。尤其是在黑河流域近期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上,中央在政策上给予甘肃大力倾斜和支持,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比例高达90%,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一、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间,甘肃省相继建成了引大入秦工程、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黑河流域近期治理项目、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备受关注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也迈出了铿锵步伐;一大批饮水安全项目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生命工程”。完成了7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了64个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圆满完成了张掖市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星罗棋布的大中小型水利建设,使得西部大开发10年间甘肃水利建设硕果累累。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由2000年的133亿m3增加到2009年的141亿 m3,净增 8亿 m3;解决了 9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灌溉面积从1833万亩 (122.2万hm2)发展到 2078万亩 (138.5万 hm2),净增 245万亩(16.33 万 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345万亩(23万 hm2),累计达到1038万亩(207.6万 hm2)。 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生态保护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在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水利重大项目全面实施
人饮解困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甘肃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96万,占全省农村人口的62%。2000年以来,水利部在全国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抗旱应急、氟病改水等人饮工程,甘肃解决了49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总投资10.3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0%。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省水利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了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截至2004年年底,人饮解困、抗旱应急、氟病改水等人饮工程已按原计划全面完成。从2005年起,全省全面启动了饮水安全工程。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列为年度为民办好的实事之首,省水利厅按照“实现四个转变、树立三类典型、规范建设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09年9月,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成工程38205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421处、水窖35831眼、小电井953眼;完成投资15.8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0.9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4.86亿元,稳定解决了473万人的饮水安全。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及黑河调水。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建设内容包括67个节水、3个生态、22个节水替代退耕工程,总投资17.0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33亿元。自项目实施以来,中游张掖市甘、临、高三县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干、支、斗三级渠系衬砌率由2000年的59%提高到64%,增加正义峡下泄量1.95亿m3。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节水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从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10年累计向下游输水100.07亿m3,占10年黑河干流来水总量 174.66亿 m3的 57.3%,东居延海已累计进水4.3亿m3。与实施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前10年相比,多下泄21.37亿m3,年均多下泄2.14亿m3,连续5年实现东居延海不干涸。黑河下游周边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已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为改善下游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该项目是国家批准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总投资37.2亿元,可解决受水区64.58万城镇人口、76.49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问题,满足工业发展用水需求,并为19万亩(1.27万hm2)耕地提供灌溉用水。2006年11月22日开工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已累计安排投资18.37亿元,其中中央补助12.48亿元,省级财政安排6.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主要完成总干渠隧洞掘进及一次性支护45.3km,隧洞洞身混凝土浇筑13.4km。
灌区节水改造等农村水利项目。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甘肃省自筹资金启动了1万~5万亩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截至2008年年底,共有64个万亩以上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共完成干支渠改建(衬砌)1810 km,渠系建筑物改建8035座,水源工程39处;完成投资10.9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5.90亿元,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7.39万亩(1.83万 hm2), 改善灌溉面积160.24 万亩(10.68 万 hm2),年节水 1.61亿m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省285座水库 (不包括电力部门管理的水库)中有病险水库230座,其中有131座水库列入全国除险加固规划。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有关部委共下达1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1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7.7亿元。已有73座水库完成了建设任务,24座正在建设。
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以国家级试点张掖市、敦煌市、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先导,以省级试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三大体系,建立了“总量控制、以水定产、定额管理、公众参与、水权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全省分两批确定了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通过节水试点,强化节水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扶贫、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996年5月开工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龙头工程昌马水库建成运行;骨干水利灌排工程基本建成,累计建成支渠以上渠道88条672 km;排水干支沟140 km;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7.4万亩(1.83万 hm2);新建水电站 2座,建成6个乡、45个村,安置自愿移民7.5万人。
引大入秦工程。该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秦王川地区引水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总投资29.34亿元。工程1987年全面复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7亿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已建成支渠62条779km,控制灌溉面积达87万亩(5.8万 hm2);完成田间配套面积 66.6 万亩(4.44 万 hm2);完成节水灌溉面积 61万亩(4.07万 hm2);安置移民14535户56442人。
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东乡、和政、临夏3县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及改善当地生态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工程,于1995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5.56亿元。截至2008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已建成库容1920万m3的牙塘水库;总干渠56km,干渠39km,支渠139km,部分干支渠已发挥效益;完成田间配套面积7.1万亩(0.47 万 hm2)。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一项以水利措施为主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目标是尽快遏制石羊河流域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实现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批复投资47.5亿元。截至2009年8月,已下达投资22.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0.2亿元。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干支渠改建350km,完成田间节水面积54万亩(3.6 万 hm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年,甘肃省先后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工程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和加快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km2,占全省土壤侵蚀面积的20.5%,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侵蚀和洪水泥沙危害。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通过规模治理、高效开发,建成了一批质量标准优、科技含量高、三大效益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精品示范工程,成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的样板。
防洪减灾工程。一是修建河道堤防1542 km,二是实施了陇南市武都区、天水市秦州区、兰州市城关区3个市区山洪监测预警试点项目,三是建成了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
农村水电建设。截至2009年年末,全省拥有中小水电站713座,总装机容量253.8万kW,其中小型水电站700座,总装机容量155.2万kW。依据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方案,肃北等22个“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稳步进行,电气化建设在有序开发农村水能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及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显著。
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为切实解决甘肃省大型泵站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灌区生产生活用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甘肃省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报告》,并通过了水利部初步审查,规划总投资36.6亿元,计划改造泵站265座,安装机组1329台套,更新改造功率63.63万kW。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安排甘肃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资金1.1亿元,先期对白银市工农渠等4处大型泵站实施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