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

2010-02-13税朋勃

中国水利 2010年1期
关键词:雨洪水务利用

税朋勃,单 军

(北京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100073,北京)

北京市近年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建设了一批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在涵养水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郊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农村雨洪利用的意义

1.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

北京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汛期短历时强降雨致使河道防洪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调度,大量雨洪水未经利用而白白流掉。在2014年南水北调水入京前,有效利用现有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科学利用和管理雨洪水,是提高地区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2.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

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多种类型,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用水保障,是水务建设的发展方向。建设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可利用蓄积雨水补充苹果、樱桃等优势产业的灌溉用水,同时可改善水环境,营造休闲、采摘等产业园区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3.创建乡村优美环境

城乡接合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是外来人口主要聚集区域。该区域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沿街漫流,汛期形成雨污混流后全部进入村内坑塘。建设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整治村内水环境,成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4.挖掘雨水资源潜力

北京市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平原区雨洪利用实践,通过拦蓄汛期雨水,入渗补源,调节浅层地下水。1997年后,在山区县建设雨洪利用工程9300处,增加蓄水能力203万m3。目前,农村雨洪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巨大潜力。据统计,全市郊区尚有953处废旧坑塘、砂石坑、老河湾等,可以用作蓄滞雨洪,蓄水能力3000多万m3。农村雨洪利用面临新形势、新政策和新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创新雨洪利用建设与管理,成为郊区水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村雨洪利用的主要做法

北京市按照“雨洪管理、科学利用”的循环水务建设理念,坚持“山区增加水库蓄水、平原增加回补地下水、村庄增加农村生产可用水量”的建设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收集回用汛期直接排放的雨水资源,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1.夯实基础,规划先行

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依据规划安排建设项目。采取发放普查表、现场调查、基层座谈等多种形式,对郊区可利用废旧坑塘、老河湾、砂石坑等进行了普查,在摸清雨洪利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雨洪利用潜力分析。结合村镇规划、排水规划以及防洪等相关规划,编制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规划。规划重点建设3类工程。一是与村内水环境整治相结合,以雨洪利用工程为载体,对村内污水、垃圾、厕所、沟道、环境进行同步治理,改善村内水环境;二是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在通州、大兴、顺义等郊区平原区,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通过拦蓄雨水、蓄滞雨洪、连通水系河网,减轻河道防洪压力,发展蓄水型雨洪利用;三是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棚顶、硬化路面等集蓄雨水,补充作物、绿地灌溉用水的同时,营造景观水面,实现增加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和提升园区环境质量,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服务都市农业型雨洪利用。

2.部门联动,资金聚焦

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被列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折子工程”,市农委、财政、水务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将新农村建设资金、郊区水务建设资金进行整合,设置专项资金以政府资金补助的形式用于工程建设,其余费用由区 (县)、乡(镇)、村各级进行配套。市财政局负责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政府补助资金的安排、下拨及使用和监督,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和有效使用。近3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亿元,其中市级投入资金2亿元,区(县)自筹资金1亿元。

3.农民参与,机制创新

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建立农民全过程参与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在工程前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农民需求、征求和听取意见,在村民委员会监督、农民用水户协会主持下,通过“一事一议”,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确定雨洪利用工程的选点,协商解决出资投劳和建设管理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除要求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部分进行专业化施工外,同等条件下,施工队雇用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垃圾清运、土方清淤等工程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工程竣工验收后,通过签订管护协议,选聘农民对雨洪工程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

4.严格建设,强化监督

项目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所有工程建设都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牵头承担。建立“周报制”和“核查制”,抓质量、督进度,实现工程“双保险”。指定人员每周统计汇总项目区 (县)的工程进度,并出一份进度周报;根据倒排工期计划及实际上报进度情况,定期对各区(县)建设情况进行核查,区(县)水利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质量的全程监督;市、区(县)两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每年对当年所建工程进行一次联合检查,检查采用区(县)总体汇报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从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组织实施、运行管理等主要方面对工程进行综合评定,抽检率达30%。

5.出台办法,规范管护

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工程产权、管理职责、运行维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指导农村管水员参与工程建后管护,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针对农村水务设施管理的特殊性,提出了4种建后管护方式。一是村委会管理:项目验收后,通过签订合同,将产权移交到各村村委会,由村委会对工程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二是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项目验收后,交由各镇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由各村级分会的管水员协助进行日常维护与管理。三是小区物业管理:工程建成后交由直接受益的居民小区物业公司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四是产业公司管理:位于产业园区内部或附近的雨洪工程,建成后交由直接受益的产业园区管理公司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农村雨洪利用的建设成效

1.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近年,北京新建500处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增加蓄水能力2000万m3,在3年的汛期降雨中,累计实现蓄水3100万m3,同时,利用所蓄积的雨洪水作为灌溉水源,补充了农业灌溉用水。

2.保护涵养地下水资源

一方面,减少径流排泄,回补地下水,抬高地下水水位,实现了资源转化。另一方面,防止污水渗入地下,消除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3.保护河流健康生命

汛期,利用坑塘雨洪对附近河道进行调蓄,沟通了河流水系,减轻下游河道排洪压力;非汛期,对河流进行补给,满足河道生态蓄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

4.促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态治理的原则,雨洪利用工程使得原来的废弃坑塘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水面,改善了农村生态与环境,整治了污染源,减少了疾病传播,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场所。

5.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组织农民参与雨洪利用工程建设与管理,3年来,全市农民劳务收入1800余万元。水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观光、采摘、休闲的游客,民俗旅游户的经营收入也相应增加,逐渐富裕起来,带动了民俗旅游等农村产业发展。

四、结 语

农村雨洪利用工程的实施,一改昔日“死水一潭、垃圾成堆、水体黑臭”的恶劣水环境,打造了一处处靓丽的乡村风景,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雨洪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和谐北京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循环水务、资源水务建设的成功实践。目前取得了一些建设管理经验,但农村雨洪利用的投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雨洪利用统计管理手段有待提高,农民参与机制有待逐步健全。为此,在财政转移支付的新政策下,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以保障郊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单军,林万光.从水资源承载力看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J].节水灌溉,2009(2).

[2]李进山,焦志忠.水利富民 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唐小娟.关于中国雨水集蓄利用开发前景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

[4]王明宇.海淀区雨洪利用分析[J].北京水务,2008(3).

[5]吕新,张学文.大兴区雨洪利用现状与展望[J].北京水务,2008(2).

猜你喜欢

雨洪水务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
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在雨洪应对中的作用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