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传染病房的安全设备设施管理
2010-02-13王庆梅
王庆梅
当我第一次带着手套、口罩等当年的“全副武装”踏进结核传染病房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被认为“胆小怕死”的我不知道从事结核病护理工作是否可能给自身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或对环境带来影响。对安全防护知识处于“无知”状态。当时对安全问题大多意识淡薄且技术手段相对简单。特别是针对结核病房而言未提供安全有效的遏制和防止空气传播病原体扩散的手段。硬件条件较差,没有真正含义上的隔离病房,在安全管理上也不是很重视。一系列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来指导。从不想到保护自己,也不懂得在紧急情况下,该怎么样去帮助别人。
我国在历经非典事件以后,生物安全等管理问题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所涉及到生物安全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培训。但是还存在实验室(医院)管理不善,防护设备的配置不足,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致使实验室(医院)的安全管理隐患成为了现实危害并发生病毒感染传播事件。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感触颇多,总体来说“以人为本”已放在了第一位,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防护设备对安全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针对感染性的结核致病因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当做大量活菌操作、动物实验时均须在BSL-3和ABSL-3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活动,它的运输包装为A类(UN2814),样品检测应在BSL-2实验室内进行,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可在BSL-1内进行。据报导,在易感的人群中估计吸入5~200个结核杆菌可引起感染。也有资料显示,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中度耐受性,吸入1~3个含菌的气溶胶粒子就可能发生感染。能否发展到临床结核病是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数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采取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装置相结合的措施和原则(一级防护)将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因气溶胶的产生或扩散所引起的感染。毋庸质疑,生物安全柜作为最重要的安全设备,是实验室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之一的措施。
结核杆菌自然感染有多种传播途径,但以呼吸道吸入感染为主, 它是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最主要因素。传染源主要来自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的痰液。因此,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由于其颗粒非常小,能够很长时间在空气中漂浮,同时还可产生较远距离的扩散,亦有可能产生吸入感染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因此,只有合理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并通过其控制气溶胶的逃逸,才能有效的减少实验室人员暴露的危险,真正实现对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除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设备外,采取正确的通风防止肺结核传播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止传播和降低传染性飞沫核的浓度,将来自污染区域的空气经过滤后直接排到室外,不再循环到其它区域。为了确保病原体不被传播到设施的其它部分,隔离区域应该设计提供定向气流,将该气流从洁净区域流向较不洁净区域。这种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平衡应使得结核隔离病房的空气从较少污染的区域流向较多污染区域。例如:空气流向应从走廊(洁净区域)流入肺结核隔离病房(较不洁净区域)以防止污染物传播到其它区域。由于两个区域的空气压力存在压力差,使空气从较高压力区域流向较低压力区域,相对较高压力区域而言,则较低压力区域为负压。而负压的产生是通过区域排风高于送风获得。那么合理的硬件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安全的工作平台,但操作规范的执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却要求我们将“安全”牢牢记在心中。永不能忽视或产生侥幸心理。
因此在检测或实验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要求接收和打开样品的人员了解样品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接受如何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如所有样品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缓慢向安瓿中加入液体来重溶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并准备好消毒剂。特别是样品接收与开启操作应严格按照危害评估的结论所制订的《实验样品的接收与开启操作规范》(SOP)进行。
在对实验样品进行涂片、结核杆菌接种培养、培养物与动物器官细菌再分离等样品的制备、进行实验样品研磨、结核杆菌攻击、相关感染动物的饲养和解剖、动物血清标本与未经灭活组织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应严格遵从生物安全的准则。
[1]胡良勇.生物安全柜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 2009,6(2).
[2]张国平,窦茉莉.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9(28).
[3]黎洪,蒋小强. 医院洁净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J]. 建筑节能, 2008(5).
[4]马光正. 现代空气洁净技术发展动向及再发展对策[J]. 福建建设科技, 2007(6).
[5]隋达伟, 徐艳. 临床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与对策[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1).
[6]陈巍,谢忠平,李文忠. 实验室感染与我国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要求[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