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伦理问题研究
2010-02-13吕慧侠
吕慧侠,吕 婷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护理伦理学主要研究护理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如何运用护理道德原则与规范去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护理医德的实质就在于: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为个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1]
1 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是提高医疗护理操作技术的基本前提
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病人的权利和义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护理伦理道德教育是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最基本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技术与人性的全面结合,方可实现新的“道”与“术”的和谐。对紧急危重患者坚持急救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尽早抢救,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最大程度上维护病员的生命健康权,表达“生生之境”的终极伦理追求。
2 加强护理梯队建设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救死扶伤的法宝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均无思想准备,较易惊慌失措,对救治要求往往过于急切或过于苛刻,严重者还会威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人文素质修养,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和感受,尽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产生安全感。
护理梯队建设是成功抢救出血患者的重要组织保证。护理梯队即由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急救小组。这个小组分工严格、操作有序,争分夺秒抢救,体现珍爱生命的人文道德理念、博大的生命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怀。
2.1 护理梯队岗位技术要求
第一梯队为指挥组,由理论基础好、操作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要求有较好的观察判断、组织协调、人际沟通以及护理书写的能力;第二梯队为执行组,由有 3年以上护龄、操作能力强、反应迅速的护理人员组成,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第三梯队为辅助组,由低年资护理人员组成,要求熟悉各类抢救物品位置、性能及抢救药品摆放序号、剂量、药理作用与副作用。[3]
2.2 护理梯队人员的培养目标
第一梯队人员的培养突出“全”字:出血时病人有窒息的可能性,情况紧急,需要有人负责现场的组织指挥,如果指挥人员素质不高,就会出现紧张情绪而容易忙中出乱。[4]为此,每次抢救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指挥组人员病情观察的敏锐性、护理记录的规范性以及沟通的有效性。第二梯队人员的培养突出“熟”字:急救时如果技术不熟练,会延误抢救。因此,要由护士长负责第二梯队人员的培训 ,建立一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队伍。可以采取模型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以规范性与准确率相结合为标准,要求人人过关。第三梯队人员的培养突出“基”字:低年资护理人员缺少实践经验,由第二梯队人员负责指导培训。为使护理人员尽快适应临床,保证安全护理,要严格“三基”训练,即专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为积累经验、适应急救现场,熟悉药品器械位置,应每月不定期对护士进行物品位置及药品序号、剂量、用途、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考核,将成绩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3 存在问题
3.1 认识片面,梯队建设提不到重要位置
近年来,为了满足出血病人的需求,消化科在改善设施的同时,努力调整医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使医疗队伍梯队建设发展较快。相比之下,护理骨干队伍梯队建设几乎被忽视。少数人认为:护理工作就是打针、送药,能把留置针扎好,就是“过硬”的护理人员了。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护理骨干队伍梯队建设在整体工作中摆不到重要位置,护理骨干队伍梯队建设不到位。
3.2 培养、培训跟不上,骨干队伍素质提升慢
由于对护理工作认识片面,在护理骨干队伍梯队建设中,重提拔轻培养,重使用轻培训,重事务轻业务。在护理评价中我们发现,由于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主管护师与护士一样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练基础护理操作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3.3 待遇偏低,护理骨干队伍动力不足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很难用工作绩效直接对应工资分配,所以,工薪分配制度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实惠较少,不同程度影响了护理骨干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3.4 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心理压力大
病房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学、技术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的复杂体系,它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病人又影响医护人员。国内有研究报道,急诊科、儿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最高。其中工作能力、工作满意感、职业应激源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甚至产生疾病。[5]
3.5 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困境。首先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在原则上,即使遇到歪曲事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平和冷静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当管理者及医生的期望值与自身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会使护士出现心理压力。
3.6 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与劳累、长时间心理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护士因自我成就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心理失衡,加之年龄、护龄的增加,对日复一日超强度的工作产生了厌倦、疲惫感 ,从而出现系列生理、心理问题,如头痛、睡眠障碍、胃肠道不适或易怒、易疲劳、焦虑、职业冷漠、感知觉出现错误、判断力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差错事故频繁出现等情况。护士身心疾病的增加给医院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7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和社会心理支持不足
由于多数护士未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就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是急诊、ICU等科室,由于任务重,实施抢救多,工作量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
4 对策
4.1 心理健康的调适
护理专业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感,成熟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认知模式,娴熟的护理技能,优雅的行为举止,融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沟通技巧,健全的人格品质及应对环境、挫折的心理承受和康复能力。护士心理健康的调适原则应立足保健、强化预防、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对专业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主动调适自己的心态。
4.2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
不良情绪长时间郁积会引起内环境失调。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而心情不佳时,可找机会向亲友、同事等比较亲近的人倾诉,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或下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休息或旅游,潜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消除情绪低落,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的好方法。
4.3 提高直接管理者的支持
可以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晋升名额,合理编制,减轻工作量,创造良好的护患沟通环境,营造一个能轻松而认真交谈、解决工作上的苦恼和问题的共同协作环境。根据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需要,从实习护士到专家级护士分为期盼、生存关注、环境关注、患者关注四个心理阶段,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护理人员成长的环境。
4.4 增强自信,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心理学家认为:激发人的动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期望值;二是期望概率。由于职称晋升、住房、待遇等问题不能妥善解决,部分护理人员烦恼苦闷、情绪低落,长期下去则会影响身心健康,护士自身对此应客观看待,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下一次成功。
4.5 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护理管理者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舞会、演讲、技术比赛、外出旅游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使护士精神放松,而且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减轻相互间的心理压力,为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4.6 科学安排教育训练
医院管理者应按照心理活动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安排教育训练内容、选择教育训练方法,并针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共性、个性与难点问题,努力学习伦理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安排护理人员展开讨论,通过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等办法,掌握必要的心理放松方法和语言沟通技巧。
[1] 张韶华.护理伦理与保健系统、生命质量的关系[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8):273.
[2] 郗大利,齐贵宝,关仙花.关于护患关系中伦理问题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9(5):32.
[3] 孙芙蓉.ICU病房实施梯队式弹性工作方法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56-57.
[4]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