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2010-02-13刘瑞东
刘瑞东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的行为,目的在于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我国内部审计是从1983年起逐步建立起来的,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路程。水管单位在这20多年里,也同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有条不紊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且不断取得成效。如何加强水管单位的内审工作,现结合实践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内审职责扩大的重要意义
起初,水管单位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对资金、财产的完整和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财务收支计划、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会计报表和决算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进行审计;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贯彻执行国家审计法规,制定或参与研究制定本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办理本单位领导、上级内部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项;配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单位进行的审计。
现在,水管单位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其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己由财务审计逐步扩展为包括财务事项和非财务事项在内的业务审计。它表明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对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的审计监督,而是变成对整个部门、单位的经济效益、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监督,注重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更为重大的变革是其职责的进一步拓宽,涉及到单位组织的方方面面,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此时,内部审计不再侧重于监督控制,而是着眼于服务,即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经济活动”,使内部审计的外延大大扩展,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所以内部审计的意义更在于增加组织价值体现。
二、正确定位内部审计,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
当前,水管单位内部仍然有人认为内部审计与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单位经济工作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水管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水管单位必须把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于为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恰当作出处理和提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三、把握独立性,发挥内审职能
目前,大多数水管单位中没有单独建立内审机构,内审工作一般交给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不管是采用哪种形式设置,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单位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各部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四、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事中监管
在水管单位工程项目建设中,有不少工程项目由水管单位担任项目法人,在现阶段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审计多为外部审计,而外部审计往往体现在终结审计时才能起到评价作用。因此水管单位对自己担任项目法人的工程项目实行内部审计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一般可分为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结审计三个阶段,通过前期审计的预防、中期审计的监控、后期审计的评价,达到确保项目实现综合效益的目的。内部审计要以事中审计为主,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进行纠正和完善,以取得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大综合效益。
五、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目前水管单位内审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与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1)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2)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3)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较少;(4)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5)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随着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业务逐渐拓宽,取而代之的是对所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等等。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单位对内审人员的结构要合理配置,不仅要配备财务管理人员,还要配备工程技术人员和富有内部管理经验的人员。这就客观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工程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水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为内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内审工作需要,为水管单位的综合效益的实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