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锐意创新:访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金其林局长
2010-02-13郝秀兰
本刊记者 郝秀兰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杨浦区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杨浦区卫生局依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围绕医改,完善“四大体系” 建设,在整合资源、人才培养和利用、技术及服务水平提高、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杨浦创新特色的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之路,较好解决了陈竺部长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要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建设统筹发展的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记者: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一部分,杨浦区卫生局作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杨浦区整个卫生改革过程的顺利进行。请局长谈一谈杨浦卫生局在卫生改革中有哪些亮点?
金其林局长:从上海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本次新医改启动;从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到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从医疗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到当前的绩效工资改革,杨浦区卫生局始终坚持在政府主导下稳步推进,在改革框架中锐意探索创新,通过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始终把整合区域内的医疗卫生和行政资源,确保属地化管理的有效性,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杨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130万)的大区,区域内现有三级医疗机构5所,分别隶属于军地3所大学和市属机构,区属二级综合性医院5所,二级专科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卫生站点58个),民营医疗机构67所。近6年来通过政府实施工程,实现了每个街道(镇)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2万人口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目标,完全达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的“1560”医疗卫生服务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抵达一家医疗卫生机构,60分钟内就能到达一家三级医院。杨浦卫生局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认真把握大学、市属、区属和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和整合关系,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重大医疗救治、重大活动保障和区域传染病(甲流等)防控等方面,有效的属地化管理,举全区医疗资源之力,形成了显著的特色。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您们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请就此问题作一详细介绍。
金其林局长:杨浦区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着力有效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推动二、三级医院的医生下社区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从2005年下半年起,由我领衔的课题组就开展了杨浦区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整合模式的实证科学研究,内容包括:
一是建立了人员流动模式:实施了“定期工作、定向支持、挂编流动、直接调动、退休聘任”等5种人员流动模式,实施了社区首席医师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系统架构、监督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使二、三级医院的中高级医务人员有效下沉社区,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医生的服务,大大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二是探索了机构整合模式:“二带一”、“三带一”(二级或三级医院直接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二级医院—安图医院、老年医院分别带长白和大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二带一”模式,由三级医院—长海医院带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带一”模式。实施“四独立、四共享”的运行机制,即社区卫生机构独立、编制独立、财务独立、防保独立,二三级医院与所带的社区卫生机构实施人力资源共享、管理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直接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新院建成,杨浦区妇幼保健院(所)的医疗功能合并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部分职工受聘在该院工作,促进了区域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
三是实施了项目对接模式:一是中医药进社区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派出12个团队、36名中医医师,与我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帮助建设社区中医科、带教培养中医师,把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治未病”理念带进社区,为居民提供中医药预防和医疗服务。区中医医院指导和支持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进社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区中医院列入国家示范中医院建设项目。二是康复进社区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专家直接领衔的杨浦区康复中心,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分中心,康复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进入家庭,全区社区康复事业不断进步,成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三是宁养进社区项目。由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宁养院为技术支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承担,对晚期肿瘤病人居家提供免费止痛,医学咨询,心理关怀,家庭病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四是心理关爱进社区项目。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所属的12个著名心理咨询机构,在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在社区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获得居民的欢迎。五是“名医师”工程项目。吸引了区域内外13所三级医院学术上有所专长、医德医风高尚,具有推动医学发展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中具有建树的20名专家,通过建立“学科建设+科研课题+临床带教”“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带教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的100名“徒弟”,实施3年一轮回的培养计划,为区域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通过三、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整合,3年来,每年有200名左右的二三级医院中高级专家在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同时下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大大提升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居民方便获得了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量每年以30%左右的比例上升,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专家的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了病人就诊下沉社区的效果。这项实证研究和另有3项有关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和考核体系的研究均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
记者:我们知道,在杨浦区的社区卫生改革中,各街道、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杨浦卫生整合区域行政资源,合力推进社区卫生改革的创造性举措,您可以就这项工作介绍一下吗?
金其林局长:在社区卫生改革过程中,街道、镇的领导和参与推动作用非常大,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杨浦区12个街镇分别成立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所分所代表、行风监督员代表组成。委员会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主任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担任;副主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街道、镇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主要承担6项功能。
1.主导功能。社区卫生工作纳入街道整体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纳入街道整体建设规划,结合社区实际,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建议和年度实施意见,督促落实。
2.协调功能。整合社区内的公共资源,逐步将爱卫会、红十字会、计生委等工作纳入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内涵,推进健康社区的创建工作。
3.参与功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场所,并做好居民的组织工作;积极协助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提供社区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特殊医疗照顾服务对象、弱势群体等,便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4.保障功能。根据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发展的有关经费纳入街道预算,给予资金投入和保障;按照市、区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标准和布局要求,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用房,并给予水、电、煤气等基本保障。
5.评价功能。组织开展民意调查工作,收集社区居民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民调信息系统,及时反馈信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6.监督功能。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社区卫生监督员,组织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测评工作,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考核的依据。
各街道、镇自组建了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后,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无论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近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还是在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积极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等方面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