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养鱼绦虫病的防治

2010-02-13王春清

中国兽医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吡喹水蚤病鱼

王春清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132101)

2009年8月12日,松原一养鱼户来电话咨询,他所养的1 000多亩鱼池中鲫鱼有死亡的,且死亡鲫鱼腹部膨大,经现场剖开腹部见腹腔中有似面条样的虫体,诊断为鲫鱼舌型绦虫病。此病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广大鱼类养殖户参考。

1 概况

近几年各地区养殖鱼类绦虫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养殖鱼类绦虫种类较多,团头鲂、草鱼上寄生的为九江头槽绦虫,鲫鱼上寄生的为舌型绦虫,鲢鱼鱼种体内寄生为双线绦虫,鲤鱼上寄生的为鲤蠢绦虫。主要危害一龄鱼种和夏片。流行时间在5~10月份。绦虫病主要危害四大家鱼,团头鲂、鲤鱼、鲫鱼、麦穗鱼、餐条等鱼,尤以团头鲂为严重。

2 症状

病鱼经常上浮,病鱼腹部膨大,用手轻压病鱼腹部有坚硬实体的感觉,严重时失去平衡,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病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鱼体变黑,消瘦,整池鱼种逐渐死亡。剖检可见肠道内或腹腔中有白色带状的虫体寄生。虫体扁宽,肥厚,似条状,大量寄生时使内脏受到挤压,受损伤最严重的是肝脏,产生严重萎缩,生长发育受阻,鱼体极度消瘦甚至死亡。

3 防治方法

3.1 可投喂吡喹酮药饵,吡喹酮含量1‰,或用治疗绦虫的药物拌饵投喂,连续2 d,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 剑水蚤或鸥鸟是绦虫生活史中的中间宿主,鱼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杀灭剑水蚤,或混养鳙鱼吃掉剑水蚤,驱赶鸥鸟,切断生活史,能减少发病量。

3.3 外泼与内服相结合。全池外泼晶体敌百虫,因

鱼的绦虫病主要发生在大水面,用药时应尽量计算好水的体积,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 g;每千克饲料中加吡喹酮1.5~2 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良好的颗粒药饵投喂,连喂2 d。如病情严重,治愈后最好再投喂2 d抗菌药物,以防细菌感染。

4 注意事项

4.1 春天治疗绦虫病时,待水温达到20℃左右,鱼吃食正常后,开始投喂药饵,选择晴天用药,以防药饵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

4.2 感染绦虫的鱼摄食量减少,摄食强度减弱,所以在投喂药饵时要增加投喂时间,使病鱼吃到药饵。4.3 空腹用药效果好,所以投喂药饵在上午10:00和下午15:00二次进行,其量为正常日投喂药饵量的80%,连续投喂药饵2 d,一般能达到治疗效果。4.4 绦虫卵在水温15℃~25℃时,11~15 d就能孵化出钩球蚴,经中间寄主感染鱼类,所以,绦虫感染严重的水体要勤检查,发现绦虫及时治疗,一龄团头鲂养殖期间(5~10月份),一般需2次治疗。

猜你喜欢

吡喹水蚤病鱼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水蚤心率观测的实验条件探究
北方水库水季节性浮游生物抑制方法与实践
指向生命观念培养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
——以“不同咖啡因饮料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次氯酸钠对剑水蚤灭活动力学及紫外强化灭活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吡喹酮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治疗效果的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