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习小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2010-02-12李文杰
李文杰
(东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 150040)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同学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互助活动进行的合作性学习,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取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学习的方式,还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借助学习小组这一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学习小组这一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学习小组这一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是大班授课,人数都在100人以上,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达到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它提倡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2]。
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学习小组这一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相互间的协作、围绕教学主题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使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基本理论的全面正确理解,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之间对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激烈的辩论,根据掌握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小组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共同的思维和智慧下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力。
二、学习小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组织设计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必须对学习小组进行一定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各种有效活动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学习小组的确立
首先要对一个教学课堂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要认真研究设计学习小组的划分,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授课,各班级人数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各班级人数、性别、各个学生的个性及特长把每个班级分成2~3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10人,上课时各班级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组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络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记录员负责学习过程和讨论结果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写学习报告;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有变化,采取轮换制。
(二)学习小组的活动方式
学习小组确立之后,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方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讨论、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学生讲课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洞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无论是何种活动方式都要明确学习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价值。要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出发,来设计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对学生加以引导。任务完成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小论文、课件、读书笔记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我们围绕“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变化”组织小组活动。首先给每个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然后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合作探究,先在小组内部进行互相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再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提交全班讨论。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开展讨论辩论,最终得出结论。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以一定方法的指导,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后组织学习、交流、讨论。
(三)学习成绩的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先进行各学习小组的互评,根据各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评出各小组的成绩。然后进行小组内部的评价,我们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记录本,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和活动中的表现,得出一个成绩。最后把小组的整体评价和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中的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还要对学习小组进行课后跟踪调查,通过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功与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三、运用学习小组组织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延东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3]。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而且还要使大学生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学习小组这一平台,进行小组讨论,可以使大家在激烈的辩论中更好地把握基本理论观点,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清社会现实问题,把握社会发展大势。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把所学理论运用到社会现实中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4]”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既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实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借助于学习小组这一学习形式,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开展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探究问题,使学生的真知灼见涌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6]”当今时代,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学习小组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分工和合作显得十分重要。小组内部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分工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自主探索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合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补充,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观点阐述过程中,进行语言的组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彼此争论,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互教互学,通过合作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相互合作,使学生增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组之间的活动中,小组成员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合作,体现团队的力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广为推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能获得教师的指导,同时也获得了来自学生同伴的指导;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充分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为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1][4]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光明日报,2005-01-19(1).
[2]钟平.浅谈建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J].企业家天地,2007(7):82-83.
[3]刘延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07-10(1).
[5][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