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人工栽培丰产技术
2010-02-12徐显玉王富昌申延林于立杰
徐显玉,王富昌,申延林,于立杰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帽儿山林场,黑龙江 尚志 150611)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 f f icinalis L.),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雌雄异株植物。芦笋是指石刁柏嫩茎,因其嫩茎挺直,顶端鳞片紧包,形如石刁,枝叶展开酷似松柏针叶,故称石刁柏;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芽和竹笋,故中国已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芦笋枝叶呈须状,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均有野生芦笋,东北人称之为药鸡豆子;甘肃人称之为假天麻、猪尾巴、假天门冬等等。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芦笋中含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常食芦笋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抗疲劳、延年增寿。
芦笋嫩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另外芦笋中含有特有的天门冬酰胺,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炎、白血病均有疗效,也有抗癌的效果,因此长期食用芦笋有益脾胃,对人体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鲜芦笋1kg中,含蛋白质25g,脂肪2g,碳水化合物 50g,粗纤维 7g,钙 220mg,磷 620mg,钠 20mg,镁200mg,钾 2.78g,铁 10mg,铜 0.4mg,维生素 A900 国际单位,维生素 C330mg,维生素 B11.8mg,素 B20.2mg,烟酸15mg,泛酸 6.2,生素 B61.5mg,叶酸1.09mg,可放出热量109.2kJ。
1 形态特征
芦笋是雌雄异株宿根性多年生植物。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m左右,纵深 2m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cm以内的耕作层里。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芦笋雌雄异株,虫媒花,花小,钟形,萼片及花瓣各6枚。雄花淡黄色,花药黄色,有6个雄蕊,并有柱头退化的子房。雌花绿白色,花内有绿色蜜球状腺。果实为浆果,球形,幼果绿色,成熟果赤色,果内有3个心室,每室内有1~2个种子。种子黑色,千粒重20g左右。
2 繁殖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2种。
2.1 分株繁殖: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2.2 种子繁殖: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3 栽培技术
3.1 育苗: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2种。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2)整地: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1hm2施腐熟厩肥30000kg,翻耕入土。(3)播种: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cm,穴距10cm,1穴播种 2粒,粒距3cm。芦笋-露地栽培田间管理
3.2 定植:定植后缓苗期间,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雨涝要及时排水防淹,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雨季杂草极多,要及时锄草,作到锄早、锄小、锄了,防止杂草与植株争夺水肥,影响通风透光和拔大草伤苗。雨季到来前,应把定植沟填平,防止沟内积水沤根。填土时结合追肥,每公顷施草木灰3700~7500kg,或磷酸二铵75kg、氯化钾75kg,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可将肥料施于距植株20~30cm处,然后埋土。8月中旬再每公顷施草木灰3700kg或复合肥100~150kg。施肥时注意磷、钾肥复合,忌单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抗病力。
定植后第二年,春天应适时浇水,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在4月地温回升到10℃以上时,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种蝇、蚂蚁等开始危害芦笋幼苗和嫩茎。5月危害最严重,6月危害部位下移。此期应及时用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等农药喷撒地面,或拌成毒土、毒饵撒于田间防治地下害虫。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锄草和排涝,并防治病害。其他管理同定植当年。
3.3 田间管理:芦笋从播种时计算到第三年春季才能采收。采收期应注意施肥。芦笋植株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在红黄土壤中,钙含量较缺,应适当施用石灰,一方面补钙,一方面还有中和土壤酸度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及时灌溉和排水。在高温雨季,芦笋易倒伏,以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妨碍光合作用,引起病害蔓延。倒伏的原因多为土壤含水量大,施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所致。故及时排水,少施氮肥是很必要的。一旦倒伏,可设支柱扶持。入冬土壤封冻前及时浇封冻水是保证冬季根系不致干旱致死和提高抗寒力的重要措施。
3.4 病虫害防治
3.4.1 茎枯病:发病期,在距地面约30cm处的主茎上,出现浸润性褐色小斑,而后变成淡青至灰褐色,同时扩大成棱形,也可多数病斑相连成条状。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问稍凹陷呈灰褐色,上面密生针尖状黑色小点。如空气干旱病斑边缘清晰,不再扩大成为慢性型病斑。若于气阴雨多湿,病斑可迅速扩大蔓延,致使上部的枝茎枯死。在小枝梗和拟叶上发病,则先呈褪色小斑点,而后边缘变成紫红色中间灰白色并着生小黑点。由于迅速扩大包围小枝易折断或倒伏,茎内部灰白色、粗糙,以致枯死。该病由真菌致病。在多雨有风的条件下传染迅速,空气传染是大面积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蔓延的方向和发病迅速常受风的影响。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等,均易加重该病发作。防治方法:①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②清洁田园,割除病茎,浇毁或深埋。③田间覆盖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3.4.2 根腐病:发病后茎基部的皮层腐烂,吸收根也受到破坏而导致主茎变黄,植株衰变。该病由真菌引起,是由多种病原菌致病的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染。防治方法:幼苗定植时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min防治。
3.4.3 锈病:危害茎部及拟叶。夏季为橙色锈斑,表皮破裂后散出橙色粉末。秋季为暗褐色病斑。拟叶会因此而早期脱落,严重时整株变色枯死。该病由真菌引起。空气潮湿、通风不良易发生该病。.防治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种,如玛丽华盛顿等。②清洁田园,做好通风、排水工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的800倍液;50%灭菌丹800倍液喷布。
3.4.4 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种蝇、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可在田间撒25%敌百虫粉加5倍细土做成的毒土;或用90%敌百虫的 30倍液拌在麦款或豆饼上,撤在田间做毒饵;施肥时喷80%敌敌畏乳剂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