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芩栽培技术

2010-02-12冯桂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5期
关键词:披针插条株距

冯桂华

(桦南县林业局,黑龙江 桦南 154400)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黄苓的主要成分是黄酮和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苯乙醇糖甙、挥发油以及葡萄糖、蔗糖、苯甲酸、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苯甲醇等。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长大肥厚,有分枝,外皮暗褐色,内部深黄色,新根内实,老根多中空,一根上簇生数茎。高30~30(50)cm,茎钝四梭形,具细条纹,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常带紫色;自基部分枝多而细。叶交互对生,无柄或几乎无柄,叶片圆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5 cm,宽3~9(13)mm,先端钝,基部近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无毛或微有毛,背面淡绿色,沿中脉被柔毛,密被黑色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偏向一侧,长7~15 cm;苞片叶状,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 7~12 mm,近无毛;花萼二唇形,紫绿色,上唇背部有盾状附属物,果时增大,膜质;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宽,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 mm,两侧裂片向上唇靠拢,花冠管细,基部骤曲;雄蕊4,稍露出;子房褐色,无毛,4深裂,生于环状花盘上,花柱细长,先端微裂。小坚果4,卵圆形,黑色,长1.5 mm,径1 mm。花期在7~8月,果期在8~9月。

2 生态环境

黄苓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耐-30℃的低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壤土或沙质壤土环境,在中心分布区常与一些禾本科杂草、蒿类或其他杂类草共生。在中温带山地草原常见分布于海拔600~1500m向阳山坡或高原草原等处,林下阴湿地少见。适宜黄芩的生态环境为年太阳总幅射量459.8~564.3 kJ/cm2,以501.6 kJ/cm2为适宜;年平均气温-4~8℃,最适年平均气温为2~4℃;年降水量400~600mm;土壤pH值为7或稍大于7为宜。黄芩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温不致枯死,但不能经受40℃以上的持续高温。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整地

鉴于黄芩喜光、怕涝的习性,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无树木遮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地块。地块确定后,要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75 t,加过磷酸钙450 kg和适量钾肥。深耕土地25~30 cm,耙细耙平,然后做成宽1.2 m的平畦备播。排水不畅地块不宜栽培黄芩。

3.2 种子繁殖

3.2.1 选种。黄芩花期长达2~3个月,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而且极易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收获种子,去净杂质备用。种子的质量要求是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鲜明,无病虫害,发芽率高,发芽势强。这样的种子播种后生长整齐,便于管理,并可减少田间杂草和病虫危害。

3.2.2 种子直播。播种期根据当地条件适当掌握以能达到苗全苗壮为目的。春播在4~5月,夏播一般在雨季7~8月,也可以10月份冬播,以春播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雨季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cm开2~3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cm左右,播后轻轻镇压。每公顷播种量7.5~11.25 kg,因种子细小,为播种均匀,播种时可掺5~10倍细沙混匀后播种。如土壤湿度适中,大约15 d左右即可出苗,雨季播种5~7 d出苗。黄芩种子很小,播种时覆土又不能太厚,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而出苗不全,造成连片的缺苗断垅。因此,黄芩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如何保全苗、保壮苗。各地药农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为整地要深耕细耙,地平土细;播种时如过干旱,播后要及时浇水,苗出全前和苗后一段时间内都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选雨季播种;播种时最好进行催芽处理,以缩短出苗时间,但催芽的种子应播在墒情好的土壤,如遇卡脖子旱,出苗后也会枯死。催芽方法是用40~45℃的温水将种子浸泡5~6 h,捞出后,薄薄摊放在铺有双层脱脂纱布的木制催芽盘内,20~25℃的条件下保湿,每天用清水淋洗2次,待大部分种子胚芽萌动后即可播种。干旱地区,春季播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留湿保墒。有些特别干旱的山坡地,可采用苗圃育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3.2.3 育苗移栽。选背风向阳的地块作苗圃,于4月下旬播种,每公顷用种22.5kg,注意保温、保湿,出苗后及时间苗,株距保持5cm左右,加强肥水管理,次年春季土壤解冻后马上移栽大田,行距18cm,株距9cm,育苗面积和大田移栽面积之比一般为1∶5。华北平原及以南地区当年即可收获,河北坝上需2~3年。

3.3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成败的关键在于繁殖季节和取条部位。春、夏、秋季都可以进行扦插,但以春季 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成活后雨季移栽,入冬前形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插条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处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不能用茎的中、下部。扦插基质可用砂、砂掺蛭石或砂质壤土均可。扦插时,剪取茎端6~10 cm长嫩茎作插条,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3~4个叶片,按行株距10 cm×5 cm插于准备好的苗床,时间以阴天为好,晴天宜选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扦插,要随剪随插,保持插条新鲜,插后浇水,并搭荫棚(郁蔽度50%~80%)遮荫,每天早晚浇水,水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插条腐烂,影响成活。插后40~50 d即可移栽大田,株行距以15 cm×30 cm为宜。用扦插育苗法栽植的黄芩产量高、品质好,有效成分黄芩甙的含量高达13.4%,超过《中国药典》不低于4%的规定,高于种子繁殖12.9%和野生黄芩的9.4%,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3.4 分株繁殖

可在收获时进行。采收时选取高产优质植株,切取主根留作药用,根头部分供繁殖用。冬季采收的可将根头埋在窖内,第二年春天再分根栽种。若春季采挖,可随挖随栽。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可根据根头的自然形状,用刀劈成若干个单株,每个单株留3~4个芽眼,然后按株行距20 cm×30 cm栽于大田。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可缩短生产周期。

4 田间管理

4.1 间苗定苗

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 cm时,按株距12~15 cm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坨移栽,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苗,栽后浇水。补栽时间要避开中午,宜在阴天或午后进行。

4.2 中耕

春季需中耕2~3次,中耕宜浅,不能损伤药根。

4.3 追肥

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公顷施稀人粪尿7.5t,6~7月追磷酸二铵450 kg。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封垅前各追一次人粪尿7.5~15 t。开花期进行叶面喷肥,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9 kg,于晴天分3次喷雾施肥。

4.4 排灌

黄芩一般不需浇水,但如遇持续干旱时要适当浇水。黄芩怕涝,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死苗,降低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披针插条株距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封面照片说明
葡萄硬枝冬季贮藏方法优化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教学设计
菩萨蛮·题沙雅红柳
米兰的扦插繁殖技术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封面照片说明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