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的疾病预防与管理
2010-02-11程光丽
程光丽
高校学生的疾病预防与管理
程光丽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学生的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大学生是青少年向成人过度时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定型期,大学期间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加强疫情管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也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
高校;疾病预防;管理;健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近些年的扩招和新建,学生人数增加较多,学生的疾病预防与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人员集中,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为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疾病预防管理工作。
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获得健康体魄的场所。学校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是青少年向成人过度时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定型期。大学期间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把健康教育引人学生课堂,使之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提高素质、降低发病的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卫生行为的培养,大大增强学生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993年国家教委制定下发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对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做出了规定,提出了开设健康教育课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1.1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构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面很广。健康教育课内容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涉及心理卫生、性生理、常见病、传染病防治、饮食营养、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甚至于扩展为包含预防肥胖,拒绝毒品,心理健康在内的多个方面。
1.2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是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志向高远,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之中。但目前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及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迅速增大,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因心理问题而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就业焦虑、不善人际交往、社交恐惧、网络成瘾、个人情感问题和强迫症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1],这迫切需要正确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1.3 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是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单位。大学生迫切需要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的发生在20世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但是由于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改变、新的群体状态的产生,使人群对于新的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有效治疗手段缺乏,可能造成新的传染病流行或旧的传染病重新扩散蔓延,人类面临新旧两类传染病的双重威胁[2]。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在突发传染病时,积极配合,消除恐惧,稳定情绪。健康教育课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措施,注重介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食物中毒、运动外伤等大学生常见疾病和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风疹、水痘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介绍电击、溺水、中暑、煤气中毒、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的急救与自救,帮助大学生认识疾病,自觉的预防疾病。掌握简单的急救和自救知识。
1.4 不良健康行为与慢性病防治知识
现代大学生活“绚丽多彩”,一些学生抽烟、喝酒、打扑克、通宵上网等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的学生长期沉溺于上网、打游戏,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它使整个人都变得很颓废、惰性,慢慢地成绩也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不良健康行为是导致慢性病发病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健康教育课应该注重介绍不良健康行为的危害:肥胖、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办法。介绍生活中哪些行为促进健康、哪些行为危害健康及健康生活方式等,帮助大学生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加强学生体能锻炼,增强体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有了明显增长。但是身体功能却明显下降[3],这主要与缺乏体育运动有关。健康教育课应该注重介绍人体生长发育、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应该遵循的原则、常用的体育健身法等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除了体育课,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从而达到改善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3 坚持入学体检制度,建立卫生制度
坚持新生入学全面体检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新生的健康状况,以利于校医和老师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和记录,并及时将体检反映的健康问题反馈给学生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对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要提出休、退学建议。同时为保障学生在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加强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学校应狠抓校园环境卫生,加强校园文明建设,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建立一系列的卫生制度。同时应配备业务知识过硬、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明确其职责,赋予其检查监督的权利,并负责健康教育、健康监测、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学校膳食营养等工作,以利于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
4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危机处理能力
近年来,学校食物中毒、火灾、意外伤害事故频频见诸报端,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各种危机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公共和私有财产以及师生员工的生命与健康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因此高校师生员工必须对危机具有一定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加以处理,不断提升危机管理工作的品质。抗击非典的实践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预测、预报和预防是消除或减轻各种重大突发事件最有效手段。坚持“预防为主”,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或做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将要发生的危机,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发生学生传染病暴发流行,要立即启动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大力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校园治理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5 结 语
高校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对大学生疾病预防与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以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的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疾病的发生。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加强疫情管理制度,
[1] 刘桂珍.现代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53.
[2] 王建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
[3] 张凤梅.山东理工大学新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35-536.
R181.3+2
C
1671-8194(2010)31-0150-02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5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