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0-02-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药制剂静脉炎口服

李 翔

自2006年 1月至2010年4月,笔者对胜利石油管理局油建卫生院129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5年来(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胜利石油管理局油建卫生院129例ADR报告。其中2005年16份,2006年19份,2007年22份,2008年30份,2009年42份。ADR逐年上升。

2 结 果

不同给药途径发生的ADR排序是: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外用>皮下注射在静脉给药发生的128例ADR中,有29例是发生在用药30min内,有57例是发生用药当天。

3 讨 论

3.1 临床表现

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具体表现为皮肤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表现。这些不良反应虽然较高,但病情一般较轻,经对症治疗或停药,症状很快就减轻或消失了,对身体、一般影响不大。

3.2 性别影响

女性略高于男性,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其中0~27岁和26~46岁组最多,占64.6%。这是因为就诊人群以儿童和青壮年患者为主,主要来自门诊药房,而门诊的中老年患者治疗的相对较少。

3.3 药品种类影响

目前临床上存在抗感染药物的滥用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的现象,这于抗感染药物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种类多等有关。尤其是是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长,普遍存在无明确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本调查显示,引发ADR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占总例数的67.5%。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有19个品种(占11.90%)、29例报告(占6.8%),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水平[1]。目前中药制剂引起的ADR较前有所下降,但不能忽视,因为中药制剂成分比较复杂,不容性微粒比较多,这些都造成了中药制剂质量不稳定,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密切关注患者血液系统、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指标。

3.4 给药途径影响

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选择不同给药途经时,应严格遵循能口服不静脉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能静脉滴注不静脉注射,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的原则。静脉给药,受滴注速度过快、进针位置不当、浓度偏高、配置液体放置时间较长、药液配伍不准确,溶液中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引发静脉炎[2],极易造成部分组织坏死。因此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准确把握进针位置,严控静脉滴注速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药物一方面对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另一方面则产生不良反应(ADR)。近年来上报ADR偏少(占上报率7.82%)的原因是:怕影响个人考评,怕医疗纠纷;怕与个人利益挂钩,因而造成临床ADR漏报率低。因此,建立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医院需要大力开展对医务人员的ADR认知培训教育,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ADR监测系统中的作用。认真学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等知识,使临床医护人员重视ADR,做到谁首先发现ADR,谁就首先上报。临床上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注射用时,护理人员只要能严格控制静脉滴注的速度,就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静脉滴注的速度较快,就容易发生静脉炎,甚至造成严重的组织坏死。有人报道连续应用阿奇霉素注射剂,曾经连续5d发生静脉炎的现象,在及时改用片剂或冲剂等口服给药后,避免静脉炎很快消失[3]。如临床上出现寒颤等ADR现象,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立即停药,避免ADR现象的发生。

[1] 赵建忠,晏马成.10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08,25(10):1089-1090.

[2] 韩联合,封国清,王奎鹏,等.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6(8):1045.

[3] 朱顺发,余翠琴,程亚军.14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09,26(2):210-211.

猜你喜欢

药制剂静脉炎口服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