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定养生主论》学术思想初探

2010-02-11屈建峰王莹莹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情志孕妇老年人

屈建峰,王莹莹,杨金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泰定养生主论》系元代著名医家王珪所著,是养生通论经典著作,该书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撰写,成书于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全书共 16卷,主要内容为以原心为发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宣摄避忌,以御未然之病;次论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病证治,以为全生去病之法;然后类方对证,以为规矩之用;备述痰证1条,以为方书补阙拾遗之式;更类杂治活法,常验之方。全书毫无穿凿附会之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目前研究养生及痰病诊治方面的经典著作。为后世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痰病认识与治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将其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1 养生重在养心,具备养心理念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重视心的重要地位,强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王珪秉承了《黄帝内经》的这一养生思想,指出“方内之道,以正其心,方外之道,以广其志,百氏之言,以返其流,游谈之论,以攻其蔽”,阐述了养生重在调养内心。并根据这种养心思想分别指出,小儿要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才有助于从内心去摄养;成人之后养生则要养成戒骄、戒躁、切忌斗狠斗凶生活作风,做到“凡事当先知心是吾之灵明主人”,从而说明成人养生要重视从内心去调养自身的性情,不能过于争强好胜,影响对生命的摄养;老年人的养生则要安顿内心、顺应养生的基本规律,调养情志,“洗涤胸中忧结,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平衡饮食,滋味不耽嗜”,从而保养身体。总之,王珪认为在人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都要重视内心调养,做到“主明下安”。并在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在对前人养生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发生,增进健康。

1.1 孕前准备阶段——适龄而婚,适时而孕

王珪认为,结婚要到适当的年龄才能结婚孕育生子,天癸至并非是结婚的最佳年龄。在王氏看来,如果想要有健康的后代,需要男女双方等到“阴阳充实”,然后才能结婚生子,即“男性需要到三十而娶,女性二十而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代“坚壮强寿”。若违背这一思想,未能达到阴阳充实,就会出现“阴阳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后代不长寿”的不良后果。从而告诫后人,早婚早育不仅不利于夫妇双方的健康长寿,而且也不利于后代的身体健康。这种适时而婚的思想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提倡晚婚晚育的思想非常吻合。

年龄对于怀孕比较重要,那么环境优劣,时机正确与否,同样直接影响受孕的结果。《灵枢·邪客》所说:“人与天地相应”,指出人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环境对人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王珪指出,怀孕不能选择在不良环境下,如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天地晦暝、日月薄蚀、虹霓地震等,否则孩子可能出现“必癫痴顽愚,瘖痖颠聩,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的不良结果。还指出交合之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所,要求避开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之旁等,否则生出的后代大多是“薄福愚痴恶人,来托胎中,仍令父母性行凶险,所作不成,家道日否,殃咎屡至,虽生长成人,家国灭亡”。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怀孕需要良好的环境,恰当时机,适宜的场所,这样生出的孩子才有可能健康。

1.2 怀孕阶段——避房事,调畅情志,养成好习惯

孕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孕妇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着后代的健康,王珪认为孕妇要避房事,调畅情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怀孕整个过程,夫妇双方“要当异寝,始终无犯”,这样可以保证胎壮母安。反之,势必影响到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发生早产、堕胎等危险,所以说避房事对孕妇和胎儿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证明,早期的胎教对胎儿大有裨益,而在元代已经具有这种先见认识,要求孕妇调畅情志,经常观看“良金美玉瑚琏簠簋之器,山川名画之祥”以及常“听讲诵经史传集”,不能闻恶声和见恶事,这样可以使秀气入胎,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另外还告诫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否则会出现不良后果。例如在饮食方面,“多食鸡鸭可以令子失音,多食蟹可以令子横生,多食凫可以出现倒生现象”等;在行为方面,“孕妇嫉妒叫号,过喜过怒,久行久立久劳,有胎漏下血上冲等证”,“若久坐久卧,及矮女怀妊,胎不能转侧,临蓐难产,甚至子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等。由此说明,孕妇的生活习惯对胎儿有明显的影响。可见,孕育整个过程需要孕妇小心谨慎,才能保证自己和胎儿的平安。

1.3 婴幼儿阶段——重视保健,做好教育

王珪指出,要重视新生儿护理,防患于未然。首先 “勿待其出声,急以帛裹指,展去舌上青泥恶血拭舌洁眼”。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容易入腹可能引起肠胃疾病,这也是历代医家重视新生儿护理的重要原因;其次对于断脐处理,不但主张“先洗后断脐,则不伤水生病”,做到无菌处理。而且对于断脐的长度以及脐带过长过短不良影响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即“脐带留长一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捋汁不尽,则寒湿入腹,仍作脐风”。他还认为脐带的护理不要过寒或者过暖,暖则生风。以及脐带感染后处理,如“脐上有汁,并肿者,轻则当归末,同韶粉和傅,灸絮熨之,重则灸数壮。初断脐了绷毕,用甘草一小寸,煮汁一合许,用帛醮与儿吮,约服一蚬壳许,得吐出胸中恶物,妙未”。这种对脐带的处理方法,虽然现在已不用,但其护理观念,在元代之前认识的医家并不多,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因为周围环境和父母的引导对孩子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王珪从两个方面阐述这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首先从周围环境和父母角度说明,需要给孩子做好正确的示范教育,要求婴儿能够看人时,便要进行正确引领教育,使孩子能够得到正确的理性教育,父母要做到“母勿令其侧目视父,父勿教其指抵其母”,以及“亲族长幼、邻里侍妾,皆不可训其手舞足蹈,无礼骂人”,如果父母以及邻人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则会出现“乖张恶性,自此万端,惊气人心,触机而发”的不良结果。其次,父母饮食习惯的示范教育同样影响孩子,由于父母的不当饮食习惯可以引起孩子常见疾病的发生,如“乳母嗜啖厚味酒醪,烧炙煎煿,儿亦爱食甘酸果菰异味,是以有惊疳积癖吐泻之疾”。可见,父母生活习惯、正确的引导和周围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4 成年阶段——调畅情志,调和气血

王珪指出,成年人养生的重点在于调畅情志,稳定自己的情绪。强调人成年后血气方刚,如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发生凶斗而自伤,因此要“戒之在斗”。同时还指出,做学问也要重视内心的调养,养成不骄不躁的作风,否则会表现为“郁而病”或“自暴自弃,言不及义,而狂”的不良后果。以“学问之道无他,在乎收其放心而已。心神守舍,则饥渴寒温之外,自不多事也”,来阐明要逐渐稳定自己的情绪,守住内心。对于成年人养生他则要求首先要做到了解自己,“凡事当先知心是吾之灵明主人”,其次要了解出现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是“一切好欲欺侮,凌夺肆恣,皆是血气所使”。从而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调理气血,做到心中有“主”。总之,成年人的养生要调和气血,调整情绪。

1.5 晚年生活阶段——无欲无求,个性养生

王珪认为,人到老年后,“神随物化,气逐神消,荣卫告衰,七窍反常,啼号无泪,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无声而蝉鸣,吃食口干,寐则涎溢,溲不利而自遗,便不通而或泄”。这种身体的变化,使老年人的养生与其他年龄段的养生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倡 “无欲无求的养生理念”,即认为老年人养生要“不贵求奇,先当以前贤破幻之诗,洗涤胸中忧结,而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这种养生理念符合老年人晚年身体变化特点,也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因此,无欲无求的养生理念成为老年人养生的最佳选择。

老年人养生不仅要有“无欲无求”的养生理念,而且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到个性化养生。王珪在这方面特别强调老年人养生要因人而异,因为人的身体状况、文化修养、性情等差异,决定养生的内容也不相同。王珪从老年人体质状况谈老年养生,指出对于身体较好的人要“自壮至老,衣食与药并用疏爽,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果宜枣柿藕,菜宜韭与萝卜,饮食饥时先进热物,然后并宜温凉,及时勿恣食黏滑烧炙煎煿辛辣燥热之味,防有内郁风痰,外发痈疽之证”。对于身体瘦薄的人则要“自壮至老,衣服与药,皆宜温厚。性寒伤胃,腥膻鲙炙生冷油腻,并宜少食”,由此可见养生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而摄养。综上对于老年人来说,养生要抛弃杂念、无欲无求,同时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老年养生保健,以求安度晚年。

2 丰富的痰病诊治思想

王珪在痰病的诊治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痰证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其痰证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阐明痰源,强调先天之痰

王珪对痰的形成做出明确说明,认为痰是来源于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随脾的散精上于肺,经肺而布达全身,其在肝名津,在肺名液,在心为血,在肾为精,在胃为涎,元和纯粹,谷气相资,升降无穷,髓脑涕唾洟、精津气血液同出一源,而随机感应,故凝之则为败痰。病因不外是内伤和外感,但是王珪开创性地指出先天禀赋之痰,阐明了先天和痰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设问的方式,解释了筋骨、四肢、五脏、顶门、脚心及卒暴迟久之病机,是由于留于肺中脾胃之痰阻于上焦,周流不利,气阻其中,奔溃四逸,随其所寓,缓急而为诸病。

2.2 重视怪痰,简化分类

对于痰证的临床表现,王珪也比前人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不仅认为停留于肺的痰长时间的积累而致临床多端。如“或咳不咳,或喘不喘,或呕哕涎沫,或不唾痰,或面青唇黑,四肢厥逆,或恶风,或恶寒,或头疼身痛,或多汗如雨,或即无汗”。而且还指出,七情引起痰病的临床表现最为复杂,变化莫测,像“如畏人捕,怫勃至甚,火气上炎,性好夸大,坐卧反常,语言错缪,狂惑悲笑,逾垣上屋,邪阳独盛,膂力过人”等怪异的临床表现,拓宽了后世对痰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所以后世的“怪病多痰”也正来源此;对于痰病的分类,王珪简化为风痰、寒痰、热痰、气痰、味痰 5种,并对这 5种痰的成因做出了具体说明:“风痰者,因感风而发,或风热怫郁而然也。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热痰者,因饮食辛辣烧炙煎煿,重腜厚褥及天时郁勃而然也气痰者,因事逆意而然也。味痰者,因饮食酒醪厚味而唾痰也”。这种痰病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2.3 分类诊断,综合调理

王珪对痰病的诊断非常详细,无论从痰的分类,还是从痰味、痰形的辨别都做出了具体说明,从而便于后人对痰病的诊治。而他认为痰的辨证以实证居多,可简概为壅、闭、窜、乱 4个特点。壅即痰涎壅塞,闭指“闭阻气血”,窜是“痰气走窜”,乱指“神志错乱”,包括情志和神志失常。还有痰涎壅塞之痞、秘、呕、咳;也有痰阻经脉的痒、痛、酸、冷、血闭 ;又有化热成毒、痰毒走窜之疮、肿、走刺、蚀肉作脓,还有形神失调之烦、悸、惊、狂等诸种病候。

对于痰病的治疗,王珪的治疗思想更能体现标本缓急,如果因痰而致病者,先治其痰,后调余病;如果因病而致痰者,先调其病,后逐其痰,总之将痰祛除体外作为最终的目的。王珪治疗痰病选用滚痰丸,并对滚痰丸的适应证、用法、剂量、服药后注意事项都做出了具体说明,这种对于丸剂用法、用量、适应证的说明,在王珪之前很少见到。他不仅用滚痰丸治疗,还应用“豁痰汤加减之法为妙”,以及“历用得效方”中所载的“驱疟汤”、”通关散”、“寿香散”、`驱邪散”、“龙脑膏”等治疗痰病。

总之,《泰定养生主论》养生重在养心的理念,分段养生的思想以及对痰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精辟论述,给后世在养生和痰证诊疗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情志孕妇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