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7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因分析

2010-02-11张海杰

中外医疗 2010年3期
关键词:多发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张海杰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医院内科 黑龙江肇东 151100)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为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腔隙性脑梗死系指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患者以老年居多,且多数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言语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影响生活能力与质量。因此研究其病因并加以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57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腔隙脑梗死的57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24例,男∶女=11∶7,年龄62~84岁,平均71岁,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肌力下降、单侧面轻瘫、饮水呛咳、言语障碍、锥体束征阳性、偶有尿失禁为主要表现;梗塞灶以基底节、内囊、侧脑室旁、顶叶、枕叶多见。57例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头颅CT或MRI确定诊断。

1.2 方法

对导致或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2 结果

57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病35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7例、高脂血症21例,其中19例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

3 讨论

(1)高血压病在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为最危险因素,57例患者中35例患有高血压,占61.4%,由于长期血压过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病变部位血管内壁表面粗糙不平,当血流通过该处时,胆固醇极易沉积,血小板积聚变形、破坏,释放出凝血因子,导致血栓的形成。在慢性阶段,即使血压控制较平稳,血管不发生破裂出血,也可引起小动脉的闭塞,形成腔梗。

(2)糖尿病是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57例患者中13例患有糖尿病,占22.8%。糖尿病患者血管均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首先是大、中血管受累,随之改变的有小血管、微动脉的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的病变,从而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反复发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高于正常人,使得血液粘度增高、血液凝固性增强,血小板易附着于血管内壁,因此血小板的相互间聚集性增强。而且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蛋白和中性脂肪等均高于正常人,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均易引起脑梗死。

(3)冠心病是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57例患者中7例患有冠心病,占12.2%。冠心病患者常并发心房颤动,而房颤常引起非窦性心动过速,并使心房失去了对心室的附加充盈作用,从而导致心衰,心脏的排血量也随之降低,脑部供应的血流量也相应减少,引起脑血栓的形成。房颤还可导致心房丧失协调一致的收缩活动,易引起心房内血栓的形成,导致栓塞相应的并发症。

(4)高脂血症是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又一危险因素,57例患者中21例患有高脂血症,占36.8%。高脂血症最重要的也是直接的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增大,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形成腔梗。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患者,凡可致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均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因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对于老年患者应该更加积极预防与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多发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长爪沙鼠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