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10-02-11杨秀婷王春昕王桂茹何冬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3003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空巢家庭农村

杨秀婷 王春昕 王桂茹何冬梅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30033)

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杨秀婷 王春昕 王桂茹1何冬梅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空巢老人;焦虑;抑郁

2004 年我国人口年鉴公布我国 65岁以上老年人口9 692万人,占总人口 7.5%〔1〕,与国际常用标准相对比,我国老年型社会特征日益突出。城乡家庭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据调查 2003年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占37.3%〔2〕,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李德明教授预测:到 2030年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将达到 80%。空巢家庭的增加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医疗问题。近年,社会学专家和社区医务人员日益重视空巢老人的社会和医疗等问题,并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相关调查已经展开。本文阅读国内外大量资料,整理我国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整理综述。

1 空巢老人及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调查进展

空巢老人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说”,由美国学者默多克于 1947年提出,指从家庭里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这期间由夫妇二人组成的家庭〔3〕。我国对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开始于 90年代,1995年湖南人口研究所肖汉仕〔4〕将空巢老人定义为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守空巢。1998年熊汉富〔5〕进一步提出对空巢老人的研究应该区分子女在本省内的人群和子女在省外或者国外两种情况,后者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老人。2002年南开大学谭琳教授〔6〕提出“新空巢”家庭的概念,由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和就业、结婚等,产生的一批相对年轻、骤然变成空巢的人群。2003年李德明教授〔7〕进一步提出将空巢老人分为绝对空巢和相对空巢,并指出对于学术研究和分类有重大意义。2004年,山东大学刘庚常等〔8〕通过对农村的调研提出农村也已经出现“新空巢”家庭。随着社会进步,对于空巢老人的定义将日益完善和深入,这将指导学术界更加准确的界定研究的对象人群,也能够更加客观反映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对于学术发展将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截止 2006年底,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占49.7%,农村占 38.3%〔9〕。

2 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

2.1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通过近年对于城乡空巢老人的深入调研,学者总结出一系列针对性概念。空巢感即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他们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空巢综合征,即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关爱和沟通焦虑而产生的症状,包括躯体症状例如失眠、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例如焦虑、抑郁、孤僻等。也有学者通过质性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情绪可以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包括独立、乐观、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等,负性情绪包括失落感、孤独、情感无寄托等〔10〕。

2.2 空巢老人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焦虑水平普遍高于非空巢老人〔11〕。2007年,贾守梅等〔12〕对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现状进行调查,对 229人调查后发现焦虑的发生率为 27.5%。通过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排序发现空巢老人焦虑的影响因素由高到低排列为:躯体疾病、宗教信仰和文娱活动,其中,躯体疾病数与焦虑程度正相关,这与谢姣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2.3 空巢老人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 谢丽琴等〔14〕对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水平调查发现轻度抑郁者占总调研人数的 72.9%,中重度抑郁占 7.6%,促进老人抑郁的因素有消极态度、支持利用度、经济状况和宗教信仰。贾长宽等〔15〕的调查发现在空巢老人中,抑郁发生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夫妇同居者抑郁程度低于离婚及丧偶人群,降低抑郁水平的因素还有与子女关系良好、丰富爱好和参加文体活动。周成超等〔16〕研究表明,空巢老人抑郁的影响因素还有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和性格是否乐观。

3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2006 年李德明等〔17〕对国内六城市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得分低于夫妇同居家庭和非空巢家庭。王玲凤等〔18〕对城市空巢老人压力源调查显示来自身体健康、经济压力、情感交流、社会地位、对子女担心和生活服务压力六方面的压力,空巢老人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这与冯兰芳等〔19〕对南通四市的调查一致。刘鹤妍等〔20〕对天津老年人调查发现在“从外界获得帮助与支持的满意程度”维度上独居组老人得分明显低于夫妻同住组和非空巢组老人。2003年浙江大学姚引妹等〔21〕对浙江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这与国内多项调查结果一致〔22〕。

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和抑郁,而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焦虑,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抑郁是老年人自杀动机的首要促进剂,因此缓解空巢老人的抑郁是心理干预的首要目标。另外通过调查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身体健康、经济压力、情感交流、社会地位、对子女担心和生活服务压力及生活质量等其均低于非空巢老人。因此建议注重空巢老人心理及情绪变化,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从实处入手;健全养老金保障体系;普及社区网络平台和电话系统,加强与空巢老人联系与沟通;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咨询和解决心里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咨询培训。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04中国人口年鉴〔M〕.北京:中国人口杂志社,2005:1.

2 游秀钦 .空巢老人的困境对社会工作新理念的需求〔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23(5):119-21.

3 肖方娅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肖汉仕 .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19(5):13-6.

5 熊汉富 .空巢家庭:一个应当关注的老年群体——北京大学身边无子女家庭探析〔J〕.人口研究,1998;22(3):51-3.

6 谭 琳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J〕.人口研究,2002;26(4):36-9.

7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7.

8 刘庚常 .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J〕.人口研究,2004;28(1):48-52.

9 袁金霞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3):15-8.

10 田君叶,刘均娥,岳 鹏,等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内心感受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9;9(1):31-4.

11 贾守梅,时玉洁,周 浩,等 .社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7):8-10.

12 贾守梅,时玉洁,周 浩,等 .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21(12):3224-6.

13 谢 姣,高艳斌 .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85-6.

14 谢丽琴,张静平,焦娜娜 .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2515-7.

15 贾长宽,廖春花,罗森亮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22(3):61-2.

16 周成超,楚 洁,徐晓超,等 .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14-7.

17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6.

18 王玲凤,施跃健 .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4):1415-9.

19 冯兰芳,陈叶香 .南通市四个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202-3.

20 刘鹤妍,边文鑫,龚茴茴,等 .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4):1792-4.

21 姚引妹 .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30(6):38-46.

22 陈星宇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基于厦门市的调查〔J〕.前沿,2009;(7):148-41.

〔2010-06-12收稿 2010-07-08修回〕

(编辑 袁左鸣)

C913.6

A

1005-9202(2010)18-2712-02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王桂茹 (1964-),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学研究。

杨秀婷 (1969-),女,主管护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空巢家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庭“煮”夫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