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2010-02-11韩凤莲
韩凤莲
解放军第251医院(张家口 075000)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指脂肪颗粒阻塞血管腔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创伤骨折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皮肤黏膜出血点、呼吸困难及进行性低氧血氧为主要表现[1]。FES最常见于长骨骨折,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诊断,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可危及生命。我院2007月3年~2008年10月对9例因骨折引发脂肪栓塞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59岁,平均38.5岁。
1.2 临床表现 9例中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1例,挤压伤2例;股骨骨折5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3例,颈椎骨折合并截瘫1例。其中4例患者突然出现表情淡漠、意识障碍;2例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呼吸 >30次/min、心率>120次/min;3例出现高热 (体温38.2~39℃);2例出现胸前皮肤出血点,血氧饱和度(SaO2)60% ~75%,动脉氧分压 (PaO2)45.4~47.5mmHg,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10×109/L,血红蛋白降低≤100g/L,血小板减少≤100×109/L。
1.3 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8例,死亡1例,死亡率11.11%。
2 急救治疗
主要以纠正低氧血症,支持呼吸功能,改善循环,保护肺、脑等主要器官为主。
2.1 呼吸支持 立即高流量给氧,流量为6~8L/min,以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上呼吸机治疗。发病初期湿化瓶内要用95%酒精湿化,病情平稳后改用50%,以化解肺内脂肪粒,促进脂肪粒缩小和深化。
2.2 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后FES的重要措施,要迅速建立双路静脉通道,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防止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通畅,维持酸碱平衡和正常的血凝状态。晶体液和肢体液交替使用,同时要准确及时记录24h出入量,以确定输入量。
2.3 药物的应用 (1)激素应用:主要用于保持血小板膜的稳定性,防止血流在毛细血管内停滞,减轻或清除游离脂肪酸对肺泡及毛细血管的毒性作用。(2)抑肽酶运用:适当使用抑肽酶以缓解骨折创伤后一过性高血脂症,防止脂肪栓对毛细血管的伤害作用,减慢脂肪粒进入血流的速度,对抗血管内高凝和纤溶状态。(3)利尿剂运用;适量使用利尿剂以促进组织间液回流至咖管内,及时防止肾功能衰竭和脑水肿的发生。(4)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理运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对保证机体热量的需要,减少体内脂肪及游离脂肪粒产生有一定的效果。
3 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神志:由于FES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对于伤后意识清晰而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意识障碍者,应首先考虑FES并及时救治[2]。(2)观察生命体征:FES患者通常可出现体温迅速上升,心动过速,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每2小时测体温1次。(3)皮肤色泽的观察:注意眼睑结膜、胸前、颈前皮肤有无出血点。此类症状多发生于2~3d内,是FES较特异性的体征。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导致肺不张或肺部感染,保证高浓度、高流量给氧,定时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每天2次,以利稀释痰液,便于咯出。
3.3 肢体护理 双下肢及躯干各抬高20°~30°,仰卧中凹位,防止膈肌及腹腔脏器上移,影响肺功能,可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血供。
3.4 心理护理 FES患者因发病突然,且出现与骨折不相符的症状,家属情绪通常非常紧张,患者神志清楚后也对自己的病情也易非常恐惧,易加重病情。护士要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FES,同时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论
FES是严重创伤,多发于长骨骨折后。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存亡的关键。对创伤的患者要做到:(1)骨折的患者必须进行有效的包扎固定后方可运送;(2)骨折复位的手术方法和器械要选用恰当;(3)若有FES出现者72h内不可翻身,以防引起栓子脱落;(4)高流量给氧,并用95%至50%酒精湿化;(5)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治疗,逐渐减量停药,以对抗肺部炎症反应。抢救及时,治疗正确,护理到位是缓解FES最重要的措施。
[1]纪君时,姜明轩,李宝和.现代骨伤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3.
[2]朱红英.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