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芡散治疗老年脾虚泄泻100例
2010-02-11李爱军
李爱军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医院,257500)
笔者运用自拟山芡散治疗老年人脾虚泄泻1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脾虚泄泻诊断标准[1]: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00例老年脾虚泄泻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65~82岁,平均 75岁;病程2~13年,平均10年。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 55例;年龄65~81岁,平均 74岁;病程2~14年,平均9年。两者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山芡散:山药3包(30g),芡实3包(30g)。山药、芡实均为深圳市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颗粒,此为1天量。每日早、中、晚饭前30min,温开水各冲服 1包(10g),连服14天。
对照组:参苓白术胶囊(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每日早、中、晚饭前30min,温开水服1丸(6g),连服14天。
上述两组患者中无糖尿病者,可酌加适量红糖调味,其余不再配服任何中西药物。14天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大便平均1~2天1次,质地完全正常,神色形态舌脉6项指标全部正常。显效:大便每天平均1.5次,质地基本正常,神色形态舌脉6项指标中有5项达到正常。有效:大便每天平均2次,质地接近正常,神色形态舌脉6项指标中有4项达到正常。无效:大便平均每天3次以上,或较前加重,质地稀薄,神色形态舌脉6项指标3项以下达到正常。
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100例,治愈39例,显效 27例,有效 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100例,治愈 22例,显效25例,有效21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 68%。
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讨论
脾虚泄泻为临床常见病证,病因虽较复杂,但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清浊不分,遂成泄泻,故治疗应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常用方药为参苓白术散加减。然临床用此方治疗老年人脾虚泄泻,效果优劣参半,究其原因,当系参苓白术散用参苓术草健脾益气,扁豆、薏苡仁渗湿,山药、莲肉兼养脾阴,固然肯定,然其方中砂仁、陈皮、桔梗等理气药物似嫌较多,与老年人中气不足,宜强化补中固本的原则相悖,故脾虚有气滞者用之有效,脾虚气弱而无气滞者,用之则效微。而笔者自拟山芡散仅用山药、芡实,药品虽少却均能切中老年脾虚泄泻病机。山药甘平,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功效,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泄泻,既能补脾气,又能益脾阴,且性涩止泻,《本草纲目》谓之“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芡实甘涩平,具有补脾祛湿,益肾固精功效,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最佳,因其甘平补脾,兼可祛湿,涩又可收敛止泻。《本草求真》论述芡实功效时云:“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而有胜于山药……”可见,仅此二味补涩之功俱矣,而补不仅补脾气,且能益脾阴,不唯补脾,且能补肾,又益于肺,收涩力大,尤宜慢性久泻,加之用量较大,饭前散剂冲服,药物吸收好,且“散者,散也”,本身具有轻微的疏散理气作用,如此又具补疏结合之优势,故十分适宜老年脾虚泄泻的病情特点,故取效尤彰。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