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探讨
2010-02-11陈杭芳
陈杭芳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作为一项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品,休闲农业具有生产、观光、娱乐的三重属性和“特 (特殊环境、地方特色)、优(优质产品、优质栽培)、高 (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 (具有集约经营的规模)”的特征,它将农事活动、自然景观、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了第一产业的层次、效益,丰富了第三产业的内涵,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这一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1 现状
1.1 发展历程
杭州市农村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以游客借宿农家的休闲形式为主,一些农户创办农民餐馆,提供吃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以富阳市新沙岛“农家乐”为代表,农民自发为主,规模小、投入少。90年代初,以桐庐县的“女儿村”、“红灯笼”为主要代表,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以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为主,融入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出现了集体、公司经营模式,但整体规模不大、经营水平较低。90年代末起,随着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杭州市农村旅游发展较为迅猛,从单纯的农家乐逐步向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光、采摘、垂钓等体验活动拓展。休闲农业这一新颖的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旅游观光者以及广大城乡居民的关注与青睐。2005-2008年杭州市连续推出4批80个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其中包括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点)55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25个。通过示范推动、精心筹划、发行拓展等,目前已形成了极具农业观光价值的果园、茶园、花园、菜园、竹园、中草药园等专业化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和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传统生态农业风情和神奇高科技农业内涵,以观光休闲、观赏采摘、体验考察、科普教育等形态步入了旅游市场,大大丰富并满足了杭州市居民及周边省、市、乃至世界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构建了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较为合理的资源供给结构,大力推进了都市农业建设的进程。
1.2 成效
1.2.1 发挥了生态农业的示范作用
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了达到吸引市民去参观、游览、休闲的目的,在生产农艺上,注重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的精耕细作相结合,并按照农产品的绿色标准来规范农艺生产过程;在模式上注重根据不同动植物的特点,布成结构合理、内涵丰富、环境优美的立体结构,使园区成为人们真正乐意去娱乐、体验生活和调节精神的良好场所。而这些做法正是发展生态农业所要求的,所以说,观光农业在无形中发展了生态农业,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如桐庐县的紫燕山生态农庄,地处海拔800 m的山上,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盛夏季节,晨起如春,夜眠如秋,山下烈日炎炎似火烧而山中却“白天不用扇子,晚上不离被子”似有“六月如霜天”之感,农庄周围有近666 hm2生态竹林,充满着诗情画意,森林覆盖率达90% 以上。农庄经数年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了40万余株银杏,是杭州市高山银杏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中心和桐庐县高山银杏茶开发基地。山上郁郁葱葱,花卉苗木果树规划有致,一幢幢木制的小屋置于青山绿丛之中,竹林之中建有素质拓展与休闲活动区,高山纯天然无污染水源经千余米自来水管道引到农庄。大都市的人到这里投入不多的费用即可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农居,舒心品尝农家的快乐,远离都市的喧嚣,尽享田园风光。目前,一大批诸如富阳永安高山农庄、杭州鱼佬大生态农庄等休闲农业点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示范作用。
休闲观光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展示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通常情况下还具备土地、动植物、设施、自然条件等资源优势,对工商资本有较大的吸引力,是将工商资本引入农业的有效载体,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新亮点。据统计,至2007年底,杭州市有休闲观光农业区185个,规划投入总资产358 042万元,已累计投入232 158万元,其中,业主自筹202 446万元,占总投入的87.2%。从调查的几个休闲观光农业点来看,绝大多数观光点均为民间的工商资本为主,如杭州鱼佬大生态农庄、杭州金沙滩休闲农庄和富阳吉庆农庄全部由业主自己投入;富阳永安高山农庄总投入2 100万元,业主投入1 900万元,占91%;杭州三白潭绿色农庄业主投入占总投入的90%;杭州大地之春农业休闲观光园 (秀山美地)业主自筹80%的资金。
1.2.3 拓展了农业功能和发展空间
传统的农业是基础产业但更是弱质产业,仅为工业和人们提供原材料和食品,利润薄,附加值低,发展的空间有限。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它既拓展了农业功能,又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除了可直接从农产品中得到收益外,在旅游业上还有巨大的收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节假日去乡间度假舒缓压力的意向的日益增强,生态旅游的与日俱兴,旅游收入将日益增多,而且会越来越可观。从统计资料看,2007年杭州休闲农业观光区接待游客544.6万人,旅游收益63 381万元,占农业观光区总产值的47%,极大地拓展了农业的利润空间。
1.2.4 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观光园内,为了能吸引游客,往往在种植的植物品种上下功夫。如果产品奇特或品质特别优良,就能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如杭州三白潭绿色农庄,就特别注重园区内种植的果树品种选择,其中无核葡萄,不但里面没有果核,而且颗粒大、味道香甜,葡萄采收期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采摘。由于品质出色,虽然它的价格要比一般市场上卖的葡萄贵20%,但许多游客在离开时还是乐意再带一些回去品尝。甚至一些游客回去后,又发来订单订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效益。一些农产品因直接卖给游客,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休闲观光园区为旅游者提供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园,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1.2.5 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观光农业在发挥其生产人们所需要的食品功能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发挥着休闲旅游的功能,在同一土地上发挥了最大的效能,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丹参-降香油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血瘀证小型猪血脂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 蔺 瑞等(9):1233
1.2.6 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需要配套的服务设施,需要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住宿、饮食、交通、文化等行业,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截止2007年,杭州市185个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区解决从业人员12 438人。发展休闲农业,既能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杭州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2 优势
2.1 区位优越
杭州市毗邻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经济大省浙江省的省会。这一区域城市集中、资源集聚、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特别是作为区域龙头的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国际化大都市,这为杭州接轨上海、联动周边、互动发展提供了条件。杭州市交通便捷,是华东地区主要交通枢纽之一,有4条铁路干线、2条公路国道线和6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拥有通往国内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和5条国际航线。城乡交通网络健全,乡村可进入性良好。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设施,为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支撑。
2.2 客源充沛
杭州市是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服务业次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每年有数百万境外游客和数千万的国内游客来到杭州观光旅游。随着城区规模扩张,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居民十分向往只有乡村才拥有的那种清新自然、恬静悠闲的环境,有着走出城市钢筋水泥丛林到农村大自然中去观光、休闲、度假的强烈愿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较富裕,大多数人已经具备外出休闲旅游的经济支付能力。杭州市周边农村绝大多数项目特别适合城市居民1~2 d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杭州市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也为居民“短、频、快”地外出休闲度假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可供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休闲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杭州市的农业旅游拥有充分保障的客源市场。
2.3 基础良好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茶乡丝府、文化之邦、人间天堂”之美称,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条件良好,山水资源丰富,拥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一大批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杭州市大力推进“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发展,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特别是2006年杭州市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这是融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展览、大型活动为一体的国际盛会,使杭州市“休闲之都”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与此同时,杭州市大力建设都市农业,积极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城市、平原、山区三大都市农业圈层基本形成。各地顺势应时发展农业旅游的积极性高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子,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涌现了一大批如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浙江 (中国)花木城等成功的典型。
3 影响因素
3.1 科学规划重视不够,开发水平较低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乡村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导致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经营粗放、市场定位不明、建设水平低,开发的产品多停留在观光、采摘品尝、农事体验等层面,而像购物、疗养、度假等带动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较少,缺乏能同时满足游客“食、住、游、购、娱”一体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农业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内容雷同等现象。
3.2 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近年来,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但支持力度仍显不足。从资金方面看,市财政尚未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舆论宣传方面看,政府、部门以及业主的宣传不够,尚未引起社会多方关注;从政策方面看,用地、税收、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等政策尚无明确规范,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3.3 宣传手段单一,缺少强有力的推介
目前,杭州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中存在重经营、轻宣传,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效应的现象仍较普遍。整体宣传推介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整体宣传合力,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3.4 品牌意识欠缺,促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休闲观光区发展数量增长迅速,但多为低档次、小规模、较散乱,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较少,多数观光区设施简陋,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许多观光农业点的建设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还未形成加强建设、大力宣传、树立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缺乏与周边品牌旅游景点的互动,促销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促销内容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大。
3.5 缺少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面亟需规范
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型的农业形态,休闲农业经营业主同样需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杭州市休闲农业经营户存在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管理模式滞后,知识面不宽等问题。休闲观光农业区中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的用地,农家乐的餐饮、住宿、娱乐等的安全、卫生、税收等方面亟需规范。
3.6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生产、加工、营销工作的人员,缺乏旅游业的管理经验。从事休服务业方面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有关方面专门组织了短期的岗前职业培训,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休闲农业合理布局
休闲农业是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区 (市、县)之间山水资源、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农业结构各有特色,如何根据上海、杭州市区人口为目标人群的休闲农业消费需求和各区 (市、县)的资源特色合理布局,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杭州市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建设3个休闲农业圈:第一圈近郊都市农业区,如杭州近郊梅家坞、传化大地等逐步向休闲饮食消费为主发展,农业开发模式以四季果园为主,花卉苗木产业园区也要加以重视,近郊都市农业区主要以杭州为目标消费人群,兼顾上海消费人群;第二圈中部休闲农业区,以度假为主导消费产品,主要分布在桐庐县、建德县等地,以上海为主要目标消费人群,以提供住宿度假休闲为主要服务产品,辅以特色农产品,促进相关县 (市)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圈远郊度假农业区,以淳安县千岛湖为主,包括建德县、桐庐县的部分偏远乡村,以扶贫开发为指导思想,乡村森林旅游、住宿度假为主导产品,以上海杭州的驴友为主消费目标人群。合理布局可以防止产品类同,促进各休闲农庄特色化发展,增加消费和农民收入。
4.2 加强政府扶持,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政府的扶持是多方面的,除了加强规划引导之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以下若干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政府的宣传比企业、农庄的自我宣传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对典型休闲农庄的经验总结和宣传。二是提供交流的平台。杭州市休闲农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各园区的经营管理者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关键是缺乏交流的平台。三是加强培训。这是政府最可提供的公共服务。四是资金扶持,特别是以扶贫开发为主的中远部休闲农庄开发。五是在土地流转等促进农庄规模经营方面的政府支持。其它在税收方面可考虑先征后返,村级非农用地优先提供等,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4.3 加强典型引路,促进休闲农庄个性化发展
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主体力量,极大部分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区块经过一定的规划设计均有可能发展成休闲农庄。但仅仅靠农民或个体工商户自身的力量却是难于完成的,需要有关部门从科技、资金、人才以及整体布局、网络建设、产品提供等方面多样化的扶持。树立先进典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从自然生态特色、科技园区内涵、民俗文化旅游、农事体验模式、农产品加工等不同渠道引导和树立一批成功的典型,倡导不同类型的观光农园、休闲农庄个性化发展,做深做透某一个方面,实现休闲农业模式的新发展,从而整体上逐步推进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4.4 加强合作交流,引入新发展机制
合作交流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平台,一定地域内的休闲园区、农庄可以从合作社、协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交流,更主要的是要引入我国台湾省以及日本、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湖州市和嘉兴市等兄弟市的休闲农业开发模式,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要借鉴我国台湾省休闲农业在网络营销、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结合、休闲农业法制健全等方面的经验,极大地丰富杭州市不同模式的休闲园区、农庄的开发内容,提高经济效益。
4.5 探索行业自律,推进品牌形象建设
行业自律也就是行业的自我管理。休闲农业在杭州市已经初步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产业,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引导各区 (市、县)休闲农业园区、农庄的经营业主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必要的行业规章制度,推进行业的自我管理,并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行业的自我管理也有助于品牌和形象建设。此外,要鼓励有一定规模的观光农园和农庄注册商标,进行必要的品牌设计,形象策划和广告宣传,提高农业园区、农庄的知名度。特别是要应用网络的手段开展必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要依托杭州旅游大市的优势,进行捆绑式宣传,提高品牌形象建设的成效。
[1] 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例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 沈和江,沈绍岭,张秋娈.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和开发模式:以杭州为例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93(1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