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毛生产路在何方

2010-02-11山东省蒙阴县城西下庄朝阳种兔场王向明

中国畜牧业 2010年8期
关键词:长毛兔兔毛沃尔

○山东省蒙阴县城西下庄朝阳种兔场 王向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长毛兔生产出现了三次大起大落。现在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是,兔毛生产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起大落,根本原因是什么,谁阻碍了兔毛生产的健康发展,毛兔业摆脱恶性循环的出路在哪里?

一、原因分析

对于一再“大落”的原因,舆论界有以下三种解释。

1.气候变暖影响了兔毛制品的消费。持这种观点者,由于对兔毛用途的定位不准确,对气候变化的程度判断不当,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所以“暖冬”说不能成立。

应当承认,兔毛保暖能力高于羊毛和棉花,但兔毛毕竟是高级天然纤维,不是棉絮,不是羽绒,不是裘皮,它的主要用途是纺纱织布,做高档服装,或作粗纺,如针织之类。不错,针织衫能防低温,却不能抵御零下几度或十几度的严寒;而且暖冬也未能改变冬天千里冰封、地冻三尺的气候状况。

君不见,每年严冬时期,长江以北20多个省市区,到处都是身着棉袄棉裤、羽绒服、毛衣皮袄的人流。单说一个波司登,每年要生产五千万到六千万套羽绒服,假设(只是假想)用兔毛作填充物,我们一年生产的一万多吨兔子毛,能供一个波司登使用就不错了。退一步说,我国每年产的那么多羊绒、鹅鸭绒,在所谓暖冬里,没有滞销积压,怎么就偏偏多了一万多吨兔子毛?

2.兔毛供大于求。这个说法触及到了兔毛生产“大起大落”的症结,而且是一个令人悲凉的症结。

中国是世界头号纺织工业大国,全国规模纺织企业约5万家,对原料的需求是惊人的。兔毛是纺织原料,那就看看全国纺织原料的概况吧。

以2007年为例(这一年每千克兔毛80多元,加之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养兔亏本,致使生产大落)。

化纤:年产2400万吨,数量够大的了,但是供不应求,进口合成纤维(聚酯、聚丙烯腈)49万吨,总计近2500万吨。

棉花:年产763万吨,也是供不应求,进口246万吨。

羊毛:年产18万吨左右,更是供不应求,进口33.25万吨,是国产毛的近2倍。

羊绒:年产万吨左右,和兔毛产量相近。羊绒和兔毛都是稀缺的高级动物纤维,共享软黄金之美誉,遗憾的是二者命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羊绒现在不叫软黄金了,被纺织界尊称为“纤维钻石”,万吨左右的羊绒,一方面供出口(2007年羊绒出口3075吨,兔毛出口2030吨),一方面供内需,国内羊绒深加工企业1000家,年加工能力超过4000万件。因此,羊绒一直热销,价格长期保持着骄人的纪录。2007年出口下降6%,每千克仍为80多美元,约合人民币560多元,是当时兔毛价格的6倍。

总之,除了万吨兔毛供大于求之外,其他纺织原料统统短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多次爆发羊毛大战、羊绒大战。大战为何?纺织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争夺原料之战也。

化纤、棉花、羊毛、羊绒四大纺织原料年产3600万吨,每年还要大量进口,唯独一万多吨兔毛,全国人均7克,反而供大于求,到底为什么?

上面提到我国规模纺织企业约5万家,羊绒深加工企业有千家,请问兔毛呢?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估计以兔毛为参配原料的不足百家,至于专做兔毛产品开发的更是屈指可数。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兔毛生产一再大起大落的症结所在了。挑明了说吧,兔毛纺织工业的落后,阻碍了有巨大增长潜力的长毛兔饲养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的兔毛制造业,是束缚兔毛生产的瓶颈。不突破这个瓶颈,兔毛生产永无宁日。说到底,没有兔毛产品制造业,长毛兔生产别说发展,连生存也失去了意义。不能穿、不能用,还要兔毛干什么?

二、未来展望

那么,对我国兔毛纺织业的未来该怎么看?回答是四个字:大有希望。

笔者做出这个预期,依据有三:

1.“众星捧月”——中国兔毛工业曙光初现。以上只是说兔毛加工业严重滞后,“滞后”当然是消极因素,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有积极的一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做过粗略统计,当时用兔毛与棉花、化纤做混纺的有7家纺织厂,大致做的是“721”混纺纱(棉花7、化纤2、兔毛1)。如上所说,到2008年,全国有近百家企业用兔毛,较之改革开放前我国兔毛工业为零,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仅有几家纺织企业用兔毛的状况,毕竟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不光棉花、化纤、羊毛甚至还有被称之为“纤维钻石”的羊绒与兔毛做混纺,只是用量少,又多是粗纺低档产品,如针织衫、大混纺纱之类。这么好的高级天然纤维,被相关产业作辅料,真令人痛惜(羊绒就没有,因为它已经产业化,货缺价昂)。但是,往深处想,正是纺织产品以兔毛作辅料,消化了75%~80%的兔毛,从而改变了我们原来单纯依赖出口原毛的生产经营方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没有国内对兔毛80%的消化能力,很难想象我国毛兔饲养业今天会是一种什么局面,而且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没有小打小闹零散利用这个初级阶段,大概就不会有将来的大规模开发。所以笔者把纺织产业“瓜分”兔毛的现象叫“众星捧月”,兔毛制造业曙光初现。

“众星捧月”的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棉花、化纤、羊毛、羊绒、蚕丝等制造历史悠久,是各方面(纺织印染、工艺流程、机械装备、消费市场等)相当成熟的传统产业,很多企业在传统领域做强做大是有其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的,兔毛则另当别论。

长毛兔18世纪在英国被发现,最早为皇室观赏动物,1936年引入中国,至今不过70多年时间。兔毛被用于纺织,在我国只有20多年,兔毛纤维鳞片少,制品特滑爽,但是抱合力差、掉毛缩水成为国际难题。为了开发利用兔毛,20多年来,国内纺织业一直在摸索中前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多年来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攻克兔毛制造技术难题,时间不会太遥远。

2.中国第一个兔绒品牌诞生,预示着兔毛加工业将要异军突起。

2006年11月,媒体曝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广东省普宁市昊天服装有限公司研制的纯兔毛高支纱“蕾沃尔”牌针织衫,在中国毛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召开的2006年国际毛针织博览会暨中国毛针织服装行业峰会上,昊天服装公司被评为“最具品牌竞争潜力50强”,“蕾沃尔”开衫被评为第26届全国毛纺年会优秀新产品奖。报道称:“蕾沃尔”在全国有57家专卖店,销售非常好。随着技术的革新,“蕾沃尔”兔绒产品成为世界级精品的梦想将不再遥远。“蕾沃尔”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兔毛的第一个被业界认可的品牌,意义重大,不可小视。普宁昊天不是大公司,和一些大牌企业相比,是小字辈。但其敢为天下、敢啃兔毛加工这块硬骨头,难能可贵,弥足珍惜。“蕾沃尔”这个兔毛制造业中的亮点,将会激励那些正在为开发兔毛产品进行着艰苦探索的有志之士们奋勇前行。一个“蕾沃尔”闪亮登场,会有更多的“蕾沃尔”紧跟上来。

3.对未来兔毛加工业的发展,宏观环境有很多利好因素。2008年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国家把纺织业列为限制性产业,金融风暴袭来,国家对纺织业从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后来,国务院正式通过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对纺织业的定义是: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当然就是优势产业。要振兴纺织业,加速建设纺织强国步伐。纺织业的战略地位优势,大大有利于兔毛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纺织原料,除了兔毛全都供不应求,纺织界称之为“原料危机”,业界高层把对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看成是关系到纺织业安全的大问题。形势逼人,从高层领导到纺织企业,都会把关注点投向供大于求的兔毛开发利用。

撇开化纤、棉花、蚕丝,我们把羊毛、羊绒、兔毛三种动物纤维放在一起做个比较,进一步探讨开发利用兔毛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先看羊绒,山羊是放牧动物,放牧对生态有破坏,一些养羊地区出现了“满地黄沙不生草的恶果”,但舍饲难度大,由于放羊破坏植被,近期舆论界对羊绒加工企业提出批评,建议政府对羊绒产品征收高消费税。山羊产绒量低,一只成年山羊年产绒不足0.5千克,一只成年长毛兔的年产毛超过三只羊的年产绒量。报载,我国羊绒产量已近极限,因货缺价昂,纺织界给了羊绒过分高贵的称谓——“纤维钻石”,据笔者了解,兔绒曾被某些羊绒加工企业用来冒充羊绒,过去失宠的兔毛,以后会被纺织业爱上的。

再看羊毛,我国要长期依赖大量进口羊毛已成定局。羊毛含油脂率13%,并带有大量泥沙,洗净率仅40%;而兔毛,含油脂率仅为0.8%,优质兔毛纯白全松,稍加整理即可上线纺纱。如果我国兔毛年产量达10万吨,就相当于25万吨未加工洗净的原羊毛。如大规模开发利用兔毛,减少羊毛进口,每年能节省多少外汇?毛兔饲养空间十分广阔,根据气候条件、土地负载能力、劳动力资源等情况,我国养一亿只长毛兔不成问题。

为什么年产几十万吨羊毛、羊绒供不应求,还得大量进口?原因是会织造;为什么年产一万多吨兔毛供大于求,滞销积压?主要是纺不好!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目标是,2020年从纺织工业大国跃升为世界纺织工业强国。有3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果作基石,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笔者的大胆预期:当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工业强国之日,就是兔毛生产瓶颈被打破之时,我国的长毛兔生产从此将进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猜你喜欢

长毛兔兔毛沃尔
长毛兔催毛技术
养好长毛兔老手来教你
Baby BuntingR. L. Stevenson
终于中奖
小兔毛毛装电池
终于中奖
兔毛角蛋白的制备及其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
自视甚高
《安哥拉兔(长毛兔)兔毛》新国标解读
第七只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