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话短长
2010-02-11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田兆龙
○ 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 田兆龙
在我国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素质明显提升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字时常在笔者脑海中泛起涟漪,那就是“产业链”。
回顾2009年畜牧业发展中的相关事件,就不能不提“产业链”。中粮集团提出的“产业链,好产品”;首都农业集团的成立已经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新希望集团打造农牧产业链;正大集团转型打造生猪产业链;雨润及双汇集团逆产业链收购等事件,可以说“产业链”已经走向了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前沿。
一、什么是产业链
什么是产业链呢?笔者认为要想深刻说透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其内涵化的解释倒是可以参考。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它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说的简单一些,产业链就是一个3D模型。在这里,笔者主要想谈一下基于产业链延伸出的产业链整合、全产业链、产业链边界、产业链阴谋以及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产业链现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转型的不断加快,众多大企业大集团为提高战略发展能力、增加各环节的经济价值、降低运营风险,于是就展开了产业链整合的竞争。这种整合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产业链的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从而在市场适应和消费者互动上取得主动和领先地位。
产业链整合是现代成本控制的新思维,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在运费和劳动力上节约成本的思想,而是从效率出发,加快资金和商品的周转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产业链断层,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小农户十分脆弱:产业链风险失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产业链松散,市场集中度过低;产业链连接不恰,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链监管乏力;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产业链整合是推动企业成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中粮集团提出的“全产业链”模式就是产业链整合的一个典范。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由田间到餐桌所覆盖的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最终在产业与市场上获得关键的话语权、定价权和销售主导权。
2009年,中粮集团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执行完善过程中不断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接通产业链、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将内部所有企业纵向打通、横向协同。中粮这种全产业链模式的战略转型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成功,目前还很难得出相应的结论,还有待市场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另外,就是为什么目前中粮能做全产业链而其他一般的企业做不了呢!这或许就是其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使得这家重要的央企达到了必要的资产规模和产业布局,而一般的企业做不了全产业链。是否产业链延伸的越长越好,延伸的越宽越有利呢,这就产生了产业链边界的问题。
产业链本身并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说它是没有严格的边界的,之所以要谈一下产业链边界,是因为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它是关系到企业战略成败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造飞机的不搞旅游,搞地产的不做建材,就是因为产业链边界这根红线在起作用,一旦越过了这根线就可能造成不合适的多元化,偏离主业,丧失核心竞争力,分散主战略目标。
以一个产业链中的产业环为例,这个产业环必然受到上下游产业环发展的制约,如果因为受到限制而不顾自身产业特点和业务优势强行进行并购或重组上下游,那么新的上下游产业环关系的形成便会又一次进行制约,是否再进行并购呢,笔者认为这不是打造产业链的目的所在,也万万不可强求,所以说产业链边界很重要。中粮是在打造粮油食品的全产业链,入主五谷道场、控股蒙牛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之事,是配合产业链的有意为之。所以,无论是产业链整合还是在拉紧产业链的过程中,切记处理好产业链边界问题,通俗一点,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
二、趋势不可阻挡
在近年来有关产业链的讨论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也特别让人关注,那就是“产业链阴谋”。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但制造业被锁定在产业链的底端,无形中上演着产业链的悲剧,是不是悲剧暂且未置可否,也许是当期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在比较薄弱的农业领域,面对国际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全面扩张,政府部门及企业都应当谨慎应对。四大粮商利用投机手段已经控制了巴西的整个大豆产业链,现在又利用其无往不利的手法布局中国市场,2007—2008年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价格失去了控制权,就全面陷入了被动。
目前,四大粮商已经将业务领域扩展到我国的小麦、稻谷、棉籽、芝麻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农业产业链可以说已经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种危机时刻,国内的部分企业加快跟进整合产业链,也可以说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无独有偶,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接连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的消息,也着实引起了各种评论和猜测:一方面,可能是“猪”的利润恰好是国际投行的强项,以国际投行的惯常手法,通过收购猪场的一系列操作,让企业符合上市要求;或让企业的业绩报告极其漂亮,再经过一系列的炒作,养猪业的题材已经深入人心,完全有可能得到股民的追捧。当企业上市后,投行及企业就达到了低入高出,赚取大量差价的目的。另一方面,高盛在国内掌控的与养猪行业相关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养猪产业链,饲料业(通过美国的一家公司控制国内的一家饲料企业)—养猪业(在国内收购多家猪场)—屠宰加工(控股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双汇),再加上高盛的美国背景(最大的玉米、大豆生产国之一)及其在国际大宗期货交易的地位。这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国内一些专家担忧其可能控制国内养猪业。
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产业链整合,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产业链阴谋,都无法左右产业链模式发展的趋势。大幕已经拉开,曲目已经奏响,作为农业领域当中的畜牧业已经急不可待地崭露头角。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在政协会上就提出,“只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新希望已经全力打造猪产业链、鸡产业链和奶产业链。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打造和延伸农牧产业链是行业的大势所趋,而农牧产业转型和集中度提高,则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通威的水产和食品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川、海南和山东三个产业集群。通过打造食品终端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通威逐渐实现了从饲料到养殖再到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的经营和销售模式;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要着力打造和谐产业链,通过企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环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未来,伊利将在保证产品品质、加强检测和监管的基础上打造和谐产业链,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和管理体制,将乳业上下游利益方团结起来,确保中国乳业的健康、平衡发展。”
双汇集团证券代表表示,“双汇2009年专注于自建渠道、产能扩张,紧紧围绕主业,打造产业链一体化。”
雨润集团总裁助理称,“雨润重视产业链完善,正向上游养殖环节和下游流通、销售环节扩张,实现食品安全的全过程保障。”
温氏集团在畜牧产业链的五个主要环节均实行“对内计划经济,对外市场经济”的模式进行规范管理。正邦科技募资在养猪大省江西和湖北打通整个生猪产业链,打通种猪、饲料、养殖和屠宰各个环节……产业链建设的加快,也将直接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素质的提升。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的加速推进,产业链模式也将逐渐深入企业、赢得市场,就像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在这场产业链整合的变革中,集团类企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