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36例
2010-02-11魏其娟付效国
魏其娟 付效国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潍坊 261100)
研究表明[1],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达52%,原因是由于肛门的疾病与损害很容易引起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产生反射性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2]。我院近年对36例肛肠病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住院的肛肠病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患者5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20~69岁,平均47岁;病程7~29d,平均18.12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对照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择三阴交、气海两穴予穴位贴敷(予麝香0.1g用2层纱布包裹,置于穴位上,透明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如热敷、按摩、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观察两组排尿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和 t检验。
1.4 疗效标准 依据文献[3]标准拟定。痊愈:治疗1~2次小便能够自行排出。显效:治疗3~4次小便能够自行排出。有效:治疗5~6次小便能够自行排出。无效:治疗7次及以上小便仍不能够自行排出。
2 结果
观察组36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20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病,多为术后疼痛、麻醉作用及术后直肠、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水肿所致;神经机能一过性的障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为膀胱气机不利所致[4]。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肾、脾、肺及三焦相关。三阴交位于内足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为足三阴经交汇穴,刺激该穴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下焦的作用,可调节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从而使小便通畅。气海为“诸气之海”,主治下焦气机失畅所出现的病症,刺激气海可疏通膀胱气机而通利小便。麝香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之功效,为外用及贴敷通经之要药。故我们采用麝香贴敷三阴交、气海穴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尿潴留的患者,且不导致尿道、膀胱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1]张东铭,王玉成.盆底与肛门病学[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64.
[2]胡伯虎,李宁汉.实用痔瘘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48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28.
[4]郭晓原,白岩.特种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87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