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50例

2010-02-11阮宇鹏郝建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2期
关键词:病防治木香利巴韦

阮宇鹏 张 勇 郝建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杭州 311106)

我们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门诊或住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诊断符合文献[1],并经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RV)抗原为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24个月。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24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利巴韦林针静滴抗病毒及对症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健脾渗湿汤:白茯苓、白扁豆、地锦草、石榴皮、焦楂曲各5g,木香3g、黄连1g。伴发热、流涕者酌加荆芥、防风;伴形寒肢冷者酌加干姜、肉豆蔻。每日1剂,水煎频服。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执行。显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及培养转阴。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大便常规及培养转阴。无效:治疗72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44例(88.00%),有效5例(10.00%),无效1例(2.00%),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50例,显效20例(40.00%)、有效19例(38.00%),无效11例(22.00%),总有效率7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轮状病毒归类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属于RNA病毒,易侵犯6~24个月龄婴幼儿,主要累及十二指肠及突肠,引起小肠黏膜破坏,上皮细胞功能降低,吸收面积减少,导致肠吸收不良,致肠腔渗透压增高,产生腹泻[3],其流行高峰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目前该病无特殊药物治疗,多用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自拟方中,茯苓、扁豆、焦山楂、神曲健脾益气,渗水化湿,利小便而实大便,健脾胃而止泻;木香行气醒脾;地锦草、黄连清热化湿,诸药协同,共奏健脾渗湿,行气止泻之功。研究表明[4],地锦草、茯苓、木香、黄连等复方对人轮状病毒在培养细胞内复制有抑制作用,并能延长HRV感染后病变细胞存活,促进细胞新生。本观察表明,选用本方加减,再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1]诸福棠,胡亚美,汪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0~1299.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会会议纪要[J]. 中华儿科杂志;1994;37(4):136.

[3]刘崇海,魏钰书.轮状病毒感染研究现状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3):18 ~ 20.

[4]贺双腾,等.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2.

猜你喜欢

病防治木香利巴韦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阅读木香
对牛口蹄疫病防治的探讨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