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陵县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0-02-11路绪杰

中国果菜 2010年2期
关键词:菜农日光温室病虫

路绪杰

(河南省宁陵县蔬菜生产办公室,河南宁陵 476700)

宁陵县日光温室蔬菜以生产越冬黄瓜和番茄为主,主要分布在程楼、阳驿两乡,面积 400多hm2,年产量 60000t,对丰富城乡人民的“菜蓝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振兴宁陵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但是近两年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搞好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提升蔬菜品质,增产节约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上的重要工作。

1 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原因

1.1 目前我县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沤根、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黑星病、枯萎病、炭疽病、菌核 病、白粉病、白粉虱、蚜虫、蓟马、潜叶蝇、根结线虫等。

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晚疫病、病毒病、灰霜病、叶霉病、枯萎病、茎基腐病,白粉虱、菜青虫、潜叶蝇、根结线虫等。

1.2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2.1 客观原因

1.2.1.1 多年连作 由于温室造价高,农民都是种植黄瓜、番茄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如程楼乡的黄瓜至今已有 10年栽培历史,阳驿乡的番茄至今已有 14年栽培历史。多年连作,相同病虫菌源连年积累,使得各种病虫害逐年加重。

1.2.1.2 湿度大 温室封闭的小气候,形成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再侵染,形成高湿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灰霉危害严重。

1.2.1.3 光照不足 由于温室薄膜的反射作用使得进入温室内的光照强度降低,光照时间减少,再加上栽培密度过大,植株过高等方面因素影响,使得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光合物质积累减少,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时棚内的农事操作如整枝、打杈、掐须、绑蔓、采摘等形成伤口多,感病几率加大。

1.2.1.4 温度低 日光温室虽然保温效果较好,但在 12月中下旬至 2月中旬,雨、雪、雾、天气频繁,植株常造成低温危害和生理性病害。土壤温度较长时间处于临界温度(12℃)以下时,根部受害,表现为根系停止生长,不发新根,部分老根发黄、死亡;生长点受害表现为顶芽受冷害,生长点生长受阻,形成花打顶;花、果受害,则造成大量生理性落花、落果和畸形瓜、果。

1.2.2 主观原因

1.2.2.1 菜农对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和规律认识不足 在蔬菜生产中,每种病虫害都有其特定的发病条件和发病规律,只要善于总结,善于分析,就可摸索出一套防治病虫害的规律和方法。如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发病环境条件是高湿,在管理工作中尽量避免浇水后阴天和阴天浇水;而病毒病的发病环境条件是高温干旱,在生产中尽量采取遮荫育苗。

1.2.2.2 菜农缺乏农药基础知识,对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 目前,菜农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轻防重治,没有病时很少打药,有病时天天打,不但会造成极大浪费,还会使药剂的沉淀物堵塞叶片气孔,阻挡气体交换,影响叶片正常生理功能;二是随意混配而且混配种类太多;三是配药时任意加大药量,认为药量越大效果越好,易形成药害;四是缩短喷药间隔时间,发现了病情有的两天喷 1次,甚至 1天喷 1次。这些错误做法易导致病虫抗药性提高,增加防治难度。

1.2.2.3 忽视生态控制技术的应用 生态控制技术就是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协调使用嫁接、无滴膜、起垄覆膜、膜下暗灌、滴灌、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遮阳网、高温闷棚等措施创造适宜蔬菜生长,不利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把病虫为害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达到高产、优质、无农药污染的目的。

1.2.2.4 忽视生物农药的使用 生物农药是一种无污染、无农残的农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首选农药,但目前市场上这部分农药种类很少,菜农对其认识更是不足。

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及生态防治

2.1.1 选用抗病虫品种 在实际生产中,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确实很大。如佛罗里达黄瓜抗霜霉病和耐低温能力是目前所用品种中最强的;粉都金冠王番茄是目前所用品种中抗病毒病最强的品种;金棚一号番茄抗根结线虫。所以菜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温室种植的品种。

2.1.2 加强田间管理 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清洁温室内病虫残株,减少病虫来源。加强水肥管理,补施叶肥,CO2气肥,增强植株抗性。忌大水漫灌,看天气预报浇水,做到睛天浇水并尽量避免浇水后阴天,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2.1.3 生态防治

2.1.3.1 合理稀植 在温室蔬菜生产中,菜农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种植密度往往偏大。随着品种的更新,生产和技术条件的改善,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高密度栽培的弊端逐步被认识。首先,密度太大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其次,密度大给通风透光、排湿、喷药、采收以及日常管理带来困难,尤其是在生长中后期,给病虫滋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的栽培密度都应以 3000株/667m2左右为宜。

2.1.3.2 温湿度调节 晴天早晨适当早揭帘,待棚内温度升至 28℃后,再打通风口排湿,下午加大通风量,棚温控制在 20℃左右。1~2月份要掌握好揭帘和放帘时间,注意保温,尤其是遇到异常天气情况,注意补光、保温、防止作物受冻和闪苗。

2.2 物理防治

采用温汤浸种、杀死种子表面和种子内部潜伏病菌;清洁田园,深耕晒垡,防治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利用温室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的趋黄性,设黄板诱杀。

2.3 化学防治

温室内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对一些病虫害仅靠农业和生物防治并不能对其有效控制,化学防治仍是防治某些病虫害的最终选择,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适时适量,适期早防,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 霜霉病、疫病 发病前使用 75%百菌清6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 800倍液等保护剂 10d左右喷 1次。发病后选用 72%杜帮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双酰菌胺 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等治疗剂交替使用,7d1次。喷药时温度以 25℃左右为宜。当病害发生,又遇阴雪天气时,可用 5%百菌清粉剂每 667m21.5~2.0kg,或于傍晚 667m2使用百菌清烟雾剂 350g熏烟 4~6h。

2.3.2 灰霉病、菌核病 发病初期选用 50%速克灵,或 50%扑海因 1000倍液,或 50%嘧菌环胺 600倍液,或用生物农药木霉菌 600倍液,每隔 5~7d喷 1次,连喷 2~3次。当病害流行时,在全田喷雾的同时,用小喷雾器,使用上述药液,但浓度提高20%,对准发病的花器官进行二次联防,可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若遇阴雨雪天,不宜喷雾,可选用10%速克灵烟雾剂每 667m2用 300g或用多菌灵粉剂每 667m21.5kg喷粉。

2.3.3 叶霉病 在番茄叶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防治:用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2%春雷霉素 400倍液;或 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效果极为显著,隔7d1次 ,连防 2~ 3次 。

2.3.4 角斑病 发病初期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 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 4000倍液,或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可杀得 1500倍液,隔 7~8d喷 1次,连续防治 2~3次。

2.3.5 病毒病 发病初期喷洒 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 3.85%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 500倍液,或 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36%盐酸金刚乙铵 1000倍液叶面喷雾,隔 7d1次,连防 2~3次。

2.3.6 白粉虱、蚜虫 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25%噻嗪酮乳油 1000倍液,对粉虱若虫特效,10.8%吡丙醚 800倍液对粉虱的卵、成虫特效,25%甲基克杀螨乳油 1000倍液,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1.8%阿维菌素乳油 3500倍液对成虫特效,隔 5~7d,连防 2~3次。

2.3.7 根结线虫病 一般于定植前 667m2撒施10%噻唑磷(福气多)颗粒剂 180g~250g,或 0.5%阿维菌素(利根砂)3000~4000g。

猜你喜欢

菜农日光温室病虫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番瓜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盆栽迷你玫瑰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