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40例

2010-02-10让建忠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3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泻心汤气机

让建忠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036200)

笔者2004年8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半夏泻心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共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70岁,平均 41.5岁;病程1~3年31例,4~6年6例,6年以上3例;其中浅表性胃炎21例,十二指肠炎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肥厚性胃炎3例,萎缩性胃炎2例;幽门螺旋杆菌(Hp)测定阳性者29例。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42岁;病程1~3年29例,4~6年7例,6年以上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23例,十二指肠炎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肥厚性胃炎1例,萎缩性胃炎2例;幽门螺旋杆菌测定阳性者28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诊断分类和幽门螺旋杆菌测定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基本方为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半夏10g,干姜 6g,黄连 10g,黄芩 12g,党参 18g,炙甘草10g,大枣5枚。随症加减 :胃寒者酌加高良姜、桂枝;胃热者酌加全瓜蒌、大黄、蒲公英;反酸者酌加吴茱萸、乌贼骨;疼痛明显者加白芍、延胡索;气虚者加黄芪;阴虛者酌加沙参、麦门冬、石斛、生地黄、玉竹等;气滞者酌加厚朴、枳实、木香、香附等;血瘀者酌加赤芍、丹参、郁金、桃仁等;湿甚者酌加藿香、佩兰、苍术、砂仁 、薏苡仁、石菖蒲等。每日1剂,水煎早晚 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早晚各服20mg;吗丁啉饭前半小时各服10mg;果胶铋1日4次,每次1.0g,前3次饭前半小时服,第4次晚餐后2h服。

以上两组均嘱患者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之品,4周为1个疗程 ,服药1~3个疗程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1年无复发,食欲正常,胃镜复查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6个月~1年无复发,食欲增加,胃镜复查好转;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6个月~1年内虽有反复,但程度较轻,胃镜检查改变不明显;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或反而加重,胃镜复查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者25例,转阴率86.2%。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7例,有效 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 65.0%,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者15例,转阴率53.6%。两组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心下痞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有关。验之临床,慢性胃炎多表现为肝脾失调、脾胃虚弱、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的病理变化。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脾胃虚弱为其病理之本,寒热错杂是其病变之标,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其症候表现。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辛开苦降之代表方,具有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固其虚实的配伍特点。方中半夏、干姜辛温散寒以升清,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以降浊;党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缓急以补脾益气。诸药相配,寒热并进 ,苦辛同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以散痞、和中、补虚,使胃气得降,脾气得升,气机调和。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旋杆菌(Hp)和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据临床观察显示,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不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有使胃黏膜病理改变得到相应改善、使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的作用,故能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泻心汤气机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