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凉血汤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临床研究

2010-02-10于祥征赵光海宓桂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3期
关键词:膀胱炎凉血血尿

于祥征 赵光海 宓桂平

(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276500)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宫颈癌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大部分放射性膀胱炎出现在放疗后1年左右,有部分病人甚至出现在放疗10年后。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血尿,甚至出现血凝块,部分患者伴有小便困难及膀胱刺激症状。临床对该类病人以对症处理为主。我院自2005年开始,采取清热凉血汤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8月~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放射性膀胱炎门诊患者3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或B超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膀胱内恶性肿瘤,尿细菌培养阴性。放疗结束后出现血尿15天~7年。治疗组17例患者,女10例,男7例;年龄47~73岁,平均57.2岁;直肠癌6例,宫颈癌 5例,卵巢癌 3例,盆腔恶性淋巴瘤2例,前列腺癌1例。对照组15例,女13例,男2例;年龄28~79岁,平均45岁;原发宫颈癌10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例,盆腔恶性淋巴瘤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多饮水,有合并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尿细菌培养阴性后再灌注。出血明显者,适当应用止血药物。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100mg,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液,膀胱灌注,每次灌注量为 50~100ml,平均 62.5ml,保留15~30min。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2~8周,平均4.5周。

治疗组给予高温高压消毒的清热凉血汤膀胱灌注,每次灌注量为 50~100ml,平均 62.5ml,保留15~30min。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2~8周,平均4.5周。清热凉血汤组成:生地黄24g,小蓟 15g,滑石15g,淡竹叶6g,炒蒲黄 9g,藕节 9g,当归 6g,栀子 9g,车前子12g,瞿麦 12g,大黄 6g,炙甘草 6g。上述中药经浸泡,过滤 ,煎煮 ,灭菌 ,装瓶,每瓶 100ml。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好转,尿常规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17例,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5~21天,平均16±3.7天,复发0例。对照组15例,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消失时间2~45天,平均31±3.5天,复发2例。

治疗后治疗组肉眼血尿及自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例数明显减少。

B超检查情况比较:治疗组17例,膀胱平均容量治疗前82±15ml,治疗后220±30ml,膀胱壁治疗前均异常,治疗后正常12例。对照组15例,膀胱平均容量治疗前80±17ml,治疗后150±28ml,膀胱壁治疗前均异常,治疗后正常7例。两组治疗前B超检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B超检查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17例,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15例,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宫颈癌术后1年,2007年9月6日以“血尿伴尿痛不适2周”为主诉就诊。已接受盆腔放疗1年。外科检查:双肾区无叩痛,双输尿管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充盈,稍有深压痛,尿常规检查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B超示:声像图表为膀胱壁增厚,回声增强,内壁毛糙,内透声差,并见散在细小光点,膀胱容积变小。诊断:放射性膀胱炎,宫颈癌术后。治用清热凉血汤8剂,膀胱灌注,每周1次。同时多饮水,为预防感染每次灌注后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一次顿服。11月6日用药结束后尿常规复查:正常。B超检查,声像图基本正常。

讨论

放射性膀胱炎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治疗较为棘手。本方证的病机是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膀胱气化失司,属“血淋”。中医认为,淋是“热在下焦”,放射线为热毒,耗气伤阴,灼伤膀胱脉络,损伤膀胱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膀胱气化失常,湿热内蕴,肾失开阖,水道不利,故导致尿频、尿急、尿血等症。血淋尿血总由热聚膀胱,或心火移于膀胱所致。本证的病机为下焦瘀热,以尿血、小便赤涩热痛为主症。因瘀热结于下焦,损伤血络,迫血下行渗于脬中,血随尿出,故见尿中带血,其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血尿。瘀热蕴结,阻滞下焦,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下焦热结之证。治当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方以生地黄、小蓟凉血止血、清下焦热为君药。因热出血,且多伤阴,故用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可使血止而不留瘀;滑石、车前子、瞿麦清热利水通淋;淡竹叶、栀子清泄心肺三焦之火;大黄泻热降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且可防诸药寒凉太过之弊,共为臣佐药。甘草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止血之中寓以化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清热而不伤阴,止血而不留瘀,利水而不伤正,是治疗血淋属实热伴有伤阴的方剂

中药膀胱灌注,汤剂直达病灶,减轻膀胱黏膜的充血水肿及临床症状,使膀胱黏膜充分渗透发挥作用,直接调控凉血止血,调整机体免疫状态,保护并促进损伤膀胱黏膜的修复,直接发挥疗效,既可降低西药膀胱灌注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及高复发率,又可改变以往中药口服所带来的药效不足的缺点,值得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1.

猜你喜欢

膀胱炎凉血血尿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出现血尿必须上医院检查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凉血活血汤联合青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60例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附9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