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常Q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38例分析

2010-02-10秦祖芳蒋守涛

中外医疗 2010年21期
关键词:下壁陈旧性导联

秦祖芳 蒋守涛

(1.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心电图室; 2.随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湖北随州 441300)

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Q波型下壁心肌梗塞38例,本文就其梗死后心电图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异常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8例中,男33例,女5例,年龄43~65岁,平均55.3岁。均有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分别于急性心梗后6个月~4年因再次住院或于门诊就诊面作EKG。

1.2 方法

采用日本9020型心电机,走纸速度为25mm/s,病人取仰卧位,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定Q波振幅与时间,Q/R的比例,观察ST段及T波改变。

2 结果

出现异常Q波者30例(78.9%),均发生于Ⅱ、Ⅲ、aVF导联,大多为多组性改变,其中(1)Ⅱ、Ⅲ、aVF均出现Q波且Q≥0.04s15例,(2)QⅢ≥0.04s+QaVF≥0.04S,Q/R>1/4 8例,(3)QⅡ≥0.03s+Q/R≥1/32例,(4)QⅢ≥0.04s 5例。参照全国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1979年修订)符合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者((1)(2)(3)任一项)共24例,诊断阳性率为83.1%。无异常Q波者6例(16.9%)。

38例STⅡ、Ⅲ、aVF均回至等电线,无明显抬高或下移。TⅡ、Ⅲ、aVF倒置18例,TⅡ、Ⅲ、aVF、V5直立10例,TⅡ、Ⅲ直立,TaVF倒置,Tv5直立2例,TⅢ倒置、Tv5直立8例。

3 讨论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依据常规12导心电图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来诊断,方法简单、实用,但部分病人可不出现异常Q波或部分病人在梗死后Q波自行消失,而某些疾病如预激综合征、肺心病、肺栓塞、肥厚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正常横位心等可不同程度地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伪梗死Q波[1],降低了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和特异性,本组有异常Q波者30例(78.9%),心电图诊断阳性率(符合诊断标准)为83.1%,Q波消失6例(16.9%),另有5例,仅见QⅢ改变,不能单凭此作出诊断,需与伪梗塞Q波相鉴别,本组ST段无特殊变化,18例47.3%TⅡ、Ⅲ、aVF倒置,提示缺血未完全恢复,均无特殊诊断意义。但本组38例均有确切的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因此诊断是肯定的。所以,在常规12导联Ⅱ、Ⅲ、aVF出现多组异常Q波时诊断是无疑问的,单一导联特别是仅Ⅲ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病史则显得相当重要,若有明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则诊断仍可确立。近来发现在Q波消失后,二维超声心动图仍可见室壁运动失调,只是程度轻于有Q波者[1],当遇Q波消失或病史不清时,可借助于超声心动图协助诊断。故在结合既往急性心梗病史及超声心动图帮助下,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仍不失为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简便、实用、可靠的指标。

[1]刘文华.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心电学杂志,1990,9(4):216.

猜你喜欢

下壁陈旧性导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1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肌腱—骨复合组织移植治疗拇指陈旧性锤状指
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
心电图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