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退行性疾病与阳痿关系的探讨
2010-02-10陈树东
陈树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脊柱局部生理曲线改变和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导致脊柱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及相关组织的增生,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疾病。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临床上时有脊柱退行性疾病与阳痿并发,脊柱退行性疾病经治疗好转后阳痿减轻的报道。[1]本文从两者与内在脏腑和循行经脉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与阳痿的关系,旨在寻找其理论基础,认清其内在联系。
肝肾不足
1.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2]为肩颈腰腿酸痛麻木,或不能俯仰,行动困难,甚至夜寐不安,难以转侧等,且病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学无“脊柱退行性疾病”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则早有论述,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脉拘挛,关节疼痛,不能行动,病名为筋痹……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病名为骨痹。”
脊柱退行性疾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病变累及筋骨、关节。“肾为腰之腑,肾虚则腰痛,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发生多因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脊柱筋骨失养,不荣则痛;正虚卫外不固或劳逸不当,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邪气痹阻经脉关节,不通则痛。若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病久正气耗伤,精血亏虚,肝肾不足的证候进一步加深。
肾主骨生髓充脑,肝主筋藏血,若因久病、房劳、外邪侵袭或后天失养,肝肾精血耗伤[3],骨髓筋脉失养则骨节疼痛、脊背弯曲、活动不利;髓聚成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嗜卧。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及胸、腰椎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脊柱退行性病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且多因肝肾不足引起。总之,无论颈、胸或腰椎病变表现症状如何复杂,皆因骨、髓、脑失于濡养,皆根源于肝肾精血亏虚。从这个意义上讲,脊椎退行性疾病实质上就是肝肾亏虚引起的一类疾病。
2.阳痿。阳痿临床的主要表现可概括为“萎而不举”、“举而不坚”、“坚而不久”。中医学对阳痿早有记载,《灵枢》称阳痿为“阴痿”。《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曰:“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重订济生方◦虚损论治》曰:“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
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肾藏精,精化气,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和肾气密切相关。若肾精肾气充盈,则天癸至,生殖机能旺盛;肾精肾气亏虚,天癸竭,则生殖机能衰退,生殖器官日趋萎缩,发为阳痿。
肝藏血主筋、主疏泄,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而行,故肝脏功能失调也能导致阳痿。《辨证录》曰:“肝气旺则宗筋伸。”《明医杂著◦卷三》曰:“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前阴者,宗筋所聚,肝之经脉入阴中,绕阴器,肝之功能正常,疏泄得畅,则气血行于筋,宗筋得气血充养,则伸缩自如,勃起正常;若肝失藏泄,血运不利,则“宗筋弛纵,发为筋萎”。
总之,肝肾同居下焦,水木相生,乙癸同源,互济互损。宗筋作强有赖于肝肾精血之濡养。若肾血亏虚,真阳衰微,肝藏泄失职,气血阻滞,血不达宗筋,则阴茎痿软不举。
督脉经气亏虚
《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可见,督脉与脊柱、阳痿也有相关性。
督脉[4]属奇经八脉,为“阳脉之海”,是经络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经脉之一,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之含义。其“贯脊属肾”,起于胞中,沿脊背中央而行,贯穿整个脊柱,联系胸腹腔诸脏腑,其别络夹腰两侧而行,与脊柱关系密切。林一峰等[1]提出“脊柱退行性病变责之于督脉”,认为脊柱退行性病变发病的根本为“督脉气衰、阳气不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督脉经气亏虚密切相关。若督阳不振,温煦无力,脏腑运化失职,水湿痰浊停聚;且督脉气衰则运血无力,易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日久,正气渐衰,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血脉凝滞不通,内外相搏,痹阻督脉,聚而成积,故有脊柱骨质及相关组织的增生;若督脉经气不利,血行不畅,则致脊项疼痛。
督脉起于会阴,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阳气,推动气血津液的化生,温煦命火,联系生殖;会阴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统辖范围。督脉络肾,肾主生殖,肾中命门之火通过督脉温养前阴。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督脉经气亏虚,则宗筋失于温煦,寒则收引,阴萎而不举;肝经绕会阴而行,若肝功能失调,会阴疏泄受阻,督脉气机不畅,血气不通,可见阴茎“举而不坚”。
结论
西医学认为,脊柱退行性病变通常表现为脊柱的某个局限性节段的退化,如腰椎的退化增生、颈椎的增生及退变等。但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腰与颈是人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最大受力部位[5],其致病原因除劳累、闪挫、撞跌等损伤因素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老化,颈、腰部软组织的劳损可导致组织生物力学平衡的失调、椎间盘的变性及局部代谢的障碍,进而渐致颈、腰椎体结构稳定性的降低,最终导致椎体骨质增生及椎间组织的增生。由于增生组织的压迫、刺激周围神经或神经根,造成了神经性阳痿。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肝主筋、藏血,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而行;督脉为“阳脉之海”,贯脊属肾,脊柱退行性疾病与阳痿相联系的关键在于肝肾不足,督脉受损。病者多因肝肾不足,劳伤久病,造成精血亏虚,督脉经络空虚或失畅,导致邪闭经脉,宗筋失养,作强无力而出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病变和阴茎痿软不举。故两者的治疗基本方法离不开补益肝肾和温煦督脉。若肾精充盈,肝气条达,督脉温通,病情自然好转。
[1]林一峰,牛 维.脊柱退行性疾病从督脉论治探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5(21):4-6.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385.[3]袁明曦,丁永才.应用补肾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椎病.按摩与导引,2004,20(3):55-56.
[4]林红.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51-53.
[5]农泽宁.穴位注射腰椎骨质增生症47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