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性尿潴留80例

2010-02-10孙心红吾慧瑛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全麻

孙心红 吾慧瑛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264500)

宫颈癌手术由于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及术中麻醉、术后活动减少等原因常导致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膀胱麻痹等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为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5年12月~2009年3月恶性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者80例,运用针灸治疗,效果满意。

一般资料

80例宫颈癌术后诊断为膀胱麻痹性尿潴留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针灸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0例,年龄40~78岁,平均55岁;均为Ⅰb~ Ⅱa期;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麻18例,全麻22例;手术范围:广泛子宫切除术33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7例;手术时间在180~220min,平均210min。针灸治疗组40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均为Ⅰb~ Ⅱa期;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麻19例,全麻21例;手术范围:广泛子宫切除术32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8例;手术时间在180~230min,平均 215min。两组年龄、病种、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术中、术后均未输注血制品。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留置导尿管至膀胱功能恢复正常,每日进行尿管护理、会阴护理,每24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

针灸治疗组:同常规治疗组尿管留置,每24h测试1次患者初尿意、残余尿量,如达到正常值水平,则膀胱功能恢复,予以拔除尿管。并进行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 1~1.5寸毫针,针刺人中、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复溜。足三里穴采用补法,其余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 min采用提插捻转法行针1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至膀胱功能恢复。

观察指标:通过监测残余尿量,判断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拔除尿管时间。

治疗结果

两组间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导尿管留置时间:常规治疗组4.8±0.54天,针灸治疗组 2.7±0.35天,两组相比,针灸治疗组导尿管留置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可使受损膀胱休息,防止尿液充盈,但有学者[1]认为膀胱长期持续处于排空状态,失去张力,不能行使其功能,亦引起膀胱麻痹。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加,加重膀胱损伤。针灸可起到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生,修复损伤,调节代谢及免疫的功能。针刺所取穴位直达盆内脏神经丛,可有效刺激支配膀胱神经以恢复其正常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两穴相配可起到健运脾胃、补气益血作用,从而有效治疗妇科大手术后膀胱麻痹等膀胱功能障碍。

[1]李 利,刘铭镛,涂素华,等.不同放尿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护理研究,2003,17(12A):1385-1386.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全麻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